打氣


3086 期(2023 年 10 月 15 日)
◎ 生活迴響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退休可以是很自由的人生,不需再要滿足機構給你的責任或指標,也不用請假,但我總想起耶穌向彼得說的話,「你年輕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約廿一18-19)約翰福音作者加上註腳,「指彼得會怎樣死來榮耀神。」我不會將自己看成為彼得,但彼得的遭遇向我們說,原來年老或退休不必然如想像中自由自在,所謂退出江湖,更可能另有使命。使命沒有因年齡而消失,卻因年齡而變化。那麼,我看我退休使命之一是為青年人打氣。青年人泛指比我年輕的人(20-40歲)。

  九月底要到馬來西亞開會,我「順道」(查實是專程)到越南的河內和胡志明市。因六月時曾指導兩位越南學者,所以,希望專程探望他們,為他們打氣。這是資深者或退休者可以為年輕人和後輩做的事,不是倚老賣老,所以,我會減少他們可以對我的款待。

  生活在胡志明市的年輕人帶我參觀她的學院,與其系主任見面。後來,找個地方飲茶,聆聽她的生活點滴、分享她的研究。她表達她想多做宗教研究。我問,「越南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研究宗教與文學似乎較安全。」她說,「我們從小就沒有機會認識宗教。我真的很想做宗教研究呢!」這使我想起1980年代的中國青年對宗教的渴求。我問,「你一個人在這城市生活孤單嗎?」她答,「我已離婚。一個人生活有時會有些孤單。」拍拍她的肩膀,為她打氣。

  到馬來西亞出席「生態神學」研討會,竟遇上一位香港青年人在這邊實習。此外,相認了一位正在英國進修博士學位的馬來西亞青年人,我們是臉書朋友,但似乎沒有面對面傾談。交換了Whatsapp,傾談了一會。盼望在十二月,我在英國可以「順道」見面,請她吃飯,為她在寒冷日子打氣。會議結束時,又遇上另一位曾經在2018年韓國有一面之緣的青年人,她向我詢問生態神學一事,我將講稿給她,讓她好好準備她在十月份的報告。

  打氣不是指指點點;打氣要同聲同氣(尤其對建制的批判);打氣是協助連繫(人物、資源);打氣是請客;打氣可以一次過,不一定要持續;打氣是聆聽和鼓勵。打氣只是一種「小動作」,他們是否記起從不重要。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