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父親角色的挑戰與期望
第 3086 期(2023 年 10 月 15 日)
◎ 要聞
維護家庭基金已於10月9日,在網上舉行「第九屆家庭學術研究暨論壇2023」,當日除了發布「不同家庭成員眼中的父親角色」研究結果外,多位講員亦分享作為父親的挑戰,並建議社會、學校以不同方式支援父親。
「不同家庭成員眼中的父親角色」研究於本年5至7月進行,以量性研究的問卷調查形式收集數據,成功收集891份有效問卷。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李樹甘博士指,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不同家庭成員對父親參與教養的評價、影響父親參與教養的因素,以及對父親角色的期望。
研究主要部分,要求家庭成員就父親參與「管教」、「鼓勵」、「支持」、「照顧」等四個教養範疇作出評價。研究發現,父親對四個教養範疇的自我評價,均較其他家庭角色高;母親和子女的評價相對接近,專業人士對父觀的評價則為最低。
至於期望差距方面,父親對四個參與教養範疇表現的期望,均高於實際自我評價,而子女對父親參與教養範疇的期望,則是所有家庭角色中最低。惟他特別提到在經濟支持方面,例如滿足孩子基本物質與需要、承擔為孩子提供經濟支持的責任上,母親對父親的評價高於期望。
最後,研究問及父親參與教養所受的三項限制,所有家庭成員不約而同指「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不太清楚自己可以為孩子做甚麼」為兩大主要因素。其他限制包括,父親和母親均認為「侍產假不足夠」、子女認為「和太太的夫婦溝通並不理想」、專業人士認為「不懂如何教養孩子」。
李樹甘博士表示,隨着多元性別意識抬頭及家庭結構變革,現代父親除了負擔家計,更被期望積極參與家庭生活,分擔教養子女責任。研究結果顯示,父親對父職的認知和實踐程度都有所提高,然而在個人因素和外在環境的壓力下,仍有不少障礙有待跨越。他解釋,疫情為家庭生活和關係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對父親教養能力的表現和信心產生負面影響;加上工時過長和教養知識不足,都限制了父親與子女建立親密關係,故子女普遍對父親關懷與陪伴能力不抱太大期望。
他認為,社會應提供資源、政策和培訓支援父親,提高父親的教養知識和技巧。此外,僱主應安排靈活的工作政策,如侍產假、彈性工時和遠程工作選項,使父親更容易平衡工作和家庭責任,有助鞏固家庭關係。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助理總幹事竺永洪先生分享「新世代爸爸的新需要—社區中孩子的成長與爸爸角色的挑戰」。他分享年輕爸爸無論計畫或非計畫,都經歷決定生產,身分轉變加入爸爸角色,對29歲以下的年輕爸爸壓力尤其大。機構早年曾於「賽馬會新世代爸媽支援計畫」服務研究報告,發現有57.1%年輕爸爸經常吸煙、25%飲酒及21.4%曾經濫用藥物;而年輕爸爸的壓力情況屬於嚴重或非常嚴重,較年輕媽媽為高。
他指,與今次研究結果相若,年輕爸爸壓力源自於經濟、爸爸角色及夫婦關係,而工時長亦難以回應伴侶及孩子的期望,年輕爸爸亦不認識子女的需要。他續言,社會轉變帶來教養孩子的轉變,雙職家庭的父親不再像從前回家不用處理其他家庭事務;隨着父母教育水平提升,家庭趨向教育化,在管教上多了衝突。在照顧上,近十年多了很多跨代照顧,兩代人的溝通與協調,爸爸易成當中磨心。他認為爸爸需要被聆聽,如成立爸爸同盟互相支持。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方奕展先生分享「親職協作新契機 - 如何藉今天校園推動的家長教育,處理夫婦之間對爸爸角色期望的落差」。他直言,父親的教育方法多是來自於原生家庭、身邊朋友和尋找其他資訊,學校相對有更科學的方法。但學校即使舉辦各類活動幫助提升夫妻溝通關係,但出席者多是媽媽。他建議,可找同樣是爸爸的男教師去辦活動,他們較易體會同理,也可舉辦運動日、機械人體驗等活動,吸引爸爸出席。
他認為,需要幫爸爸安排出席原因,如協助搬運等,而學校亦不應給予第三方營運活動,因過程中父母可向老師了解到子女情況,日常老師亦可多主動聯絡父親。他認為社會大環境要推動,而學習型家庭(Learning Family)可以幫助到家庭文化傳承,家庭成員各自成長,一同保持學習,家長亦可將人生看法傳承,學校則可幫助他們達成傳承目標。
顯理中學校長吳浩然先生分享「今天豈只是談母嬰健康的年代?–社會對爸爸在孩子成長中角色的新期望」,他認為社會對「爸爸」的期望一直存在,卻十分模糊。
他承認,爸爸在教養孩童、陪伴妻子上,有時確實會有出糗的場面,但限制卻可以成為優勢。他以學校舉辦親子活動為例,部分爸爸雖然在活動中出糗或說錯話,結果全場捧腹大笑,不知不覺竟令現場氣氛熾熱起來。不過亦有爸爸只在活動上呆坐,投入度不足,難怪有些妻子不想丈夫在場,子女亦對父親失去期望。
他又指,社會對「爸爸」常有刻板印象,覺得父親角色就像經理,說話一錘定音,然而在領導學角度上,此已不合時宜,應重新思考這種價值觀。他認為,作為父親要接受自己犯錯和有軟弱的一面,同時不以領導姿態對待孩子,應以同行角色陪伴,並在日常生活上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
【要聞】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特稿】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第29屆培靈𡚒興大會禱文】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