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個非洲的晚上,完成一天工作,除了身體疲累,精神也感到無比孤單乏力:這些戰爭、這些飢餓、這些貧窮,沒完沒了,人能做的很有限。身體疲勞睡一好覺就消失,心靈疲乏卻不易褪去。「不要往黑洞裏鑽,要往發光有光處看。」內心的微聲常提醒。
想起宣明會前輩、創辦人卜皮爾(Bob Pierce)先生的說話,“Let my heart be broken by the things that break the heart of God.”(讓那些叫上帝心碎的事使我心碎。)無助的孩子—— 那些逃避戰火、那些骨瘦如柴、那些被提去當童兵童妓的孩子們,必叫上帝心碎。
想起非洲同事多次的安慰鼓勵:「做當然比不做好,幫得一個得一個,每個人每個孩子都很寶貴的!」這份孤單沈重大家都嚐過。
想起拾海星故事的老人…… 「晨曦初現,一位青年在沙灘上漫步,看見一位老人拾起海星,一顆一顆地拋進海裏。沙灘上有上萬海星,太陽出來,海星便會被曬死,青年問老人:『這沙灘有太多的海星,你的努力可改變甚麼呢?』老人看一看手上的海星,然後擲向海中,說:『至少,可以改變這一顆。』」
想起寧靜禱文(The Serenity Prayer):
賜予我平靜的心,接受不可改變的事;
給我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
並賜予我,分辨兩者的智慧。
想起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讀過他的自傳:德國通才,擁有神學、音樂、哲學、醫學四個博士學位。三十八歲,他放下歐洲的閃耀前景和富裕生活,走到貧窮落後的非洲中西部加蓬(Gabon)行醫傳道,服務窮人,建立醫院,餘生全部時間放在非洲,九十歲在加蓬逝世,在當地埋葬入土。
「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四十29-31)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窮遊世界學無窮】
【讀者投稿】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