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受眾為先的傳播


3065 期(2023 年 5 月 21 日)
◎ 教會之聲 ◎ 蔡志森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傳播主日

  香港的教會很重視文字和宣講,不少信徒最重視的就是崇拜講道,甚至將講台是否吸引作為一間教會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而文字就是傳達這重要信息最安全和穩妥的工具。但隨着時代不斷變化,傳播的方式若不與時並進,恐怕很難滿足不同年代的信徒和未信者的需要。我們要擁抱的是聖經包含的信息,而不是過去曾經成功或我們自己偏好的傳播方式,無論怎樣,只要基督究竟被傳開了,就是我們歡喜的理由。

  在過去三年的疫情期間,不少教牧同工和長執對使用網絡去宣講信息、開會、彼此關心、甚至開祈禱會的接受程度大幅提高,當然,這並不表示以後教會應該改以網絡形式去舉辦聚會,而是讓大家清楚看到有時教會內一些聚會和事工的安排,其實未必和真理息息相關,只是受到一些傳統所影響,漸漸傳統卻變得神聖不可侵犯,彷彿就等同聖經一般有至高的權威。只要我們願意就可以改變是三年疫情給我們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功課。

  另一方面,在手機比一切重要的年代,透過手機去觀看影片、瀏覽不同的文字和圖片資訊、在社交平台與人交往,已成為了不少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當一些人對文字書刊仍戀戀不捨的時候,不少人早已與書刊告別,我們縱有很好的信息,若沒有適切的渠道,根本無法去到他們的手上!圖像和影片是當前更受歡迎的傳播方式,而不少人的學習是透過體驗而不是單靠閱讀和聆聽,要得着他們就要透過他們接收信息的方法。

  傳播主要包括了發放者、媒介和接收者三部分,按這個程式來演繹,如果發放者沒有理會接收者用來接收信息的媒介,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地用自己熟悉和喜歡的方法去傳播,就會變成自言自語。以受眾最易明白和接受的方式去傳播信息,是傳播者應有的態度,當受眾對我們的信息沒有興趣和反應的時候,應該先問問自己:是不是我用了不適合對方的方式去傳達信息?而不是很快便跳去對方心硬或不認真追求真理等結論。提摩太後書四章二節提醒我們:「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我們傳講的內容信息不變,但傳播的方法卻要不斷更新變化,對着甚麼人,就要做甚麼人,更準確地說,有時是受眾決定了我們傳播的方式。

  蔡志森(明光社總幹事)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窮遊世界學無窮】

【讀者投稿】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