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與現代人靈性(一)


3024 期(2022 年 8 月 7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朝聖指刻意安排的靈性之旅,其中包括空間、旅程(時間)、身體參與及靈性體驗等元素。所以,沒有計畫的靈性體驗之旅程不算是朝聖,只是旅遊、冒險。雖然旅遊者或會在其中有靈性體驗,但這不會被視為朝聖。當事人也不想將他們的旅遊看為朝聖。此外,沒有牽涉空間、旅程和身體參與而有計畫的靈性體驗也不算是朝聖,這只是一些個人靈修和羣體退修活動。說回來,是否一定要到海外、要有一星期以上和要每日步行20公哩以上才算朝聖?此外,是否一定要到西班牙的聖雅各之路(Santiago de Compostela)、耶路撒冷、羅馬?

  雖然朝聖關乎靈性體驗,但空間是朝聖不可缺的。那麼,如何決定哪一個空間作為朝聖?以基督宗教為例,那些在聖經有重要位置之地會被視為朝聖之地,例如:以色列、保羅的宣教之旅。到訪這些地方的基督徒不少。後來,朝聖之地包括聖徒安葬之地(聖雅各之路)和聖母曾顯現之地(花地瑪 Fatima)。決定朝聖的空間往往牽涉宗教事件,因為它將某地聖化了。查實,這種宗教對地的聖化不限於宗教,我們在生活世界常可見到。例如:喜愛曼聯球隊的球迷會將奧脫福(Old Trafford)聖化了、中國共產黨將井崗山聖化了。那麼,當下有甚麼在地方的宗教事件可以成為朝聖之地呢?

  回答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向思考。第一,從宗教事件和宗教人行跡建立朝聖之地。例如,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路、聖法蘭西斯的行跡。第二,從世俗事件中體驗和反思上主臨在。那麼,任何地方都可能成為朝聖之地。例如,在波蘭的奧茲維辛集中營(Auschwitz)不是一件宗教事件,但它可以讓我們沈思上主臨在苦難人中的含意。當下在不同地方的導賞對朝聖有一定幫助,但它缺乏了深度靈性內涵,不是宗教知識。所以,導賞不是朝聖。按以上看法,我們可以計畫一次與宗教事件和宗教人的行跡有關的朝聖,也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上主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朝聖。這樣,朝聖不一定要搭飛機到某地方才可以發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雲彩見證】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