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納入疫苗通行證處所
 教新交流會回應牧養影響


3002 期(2022 年 3 月 6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食物及衞生局早前發出「疫苗通行證指示」,將宗教處所列入主動查核處所之一,要求進入人士須符合相關疫苗要求,處所掌管人則須下載「驗證二維碼掃瞄器」應用程式,掃描及記錄會眾的電子針卡。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已於二月二十五日在Zoom主辦「疫苗通行證下點樣牧養?」網上交流會,回應有關指示帶來的影響,探討未來牧養的可能性。

  神召會西環堂主任牧師鍾樹森牧師坦言,疫苗通行證以及禁止跨家庭聚會為教會帶來雙重打擊,「第五波結束時,跨家庭聚會禁令應該隨之結束,但疫苗通行證未來會如何,要求會持續,還是會以另一種形態持續?」他指,今日社會似乎已將已打針和未打針的人分類,同時已打針的人有部分不願意使用疫苗通行證,教會在政策底下無法讓這兩類人進內聚會,令他反思教會在守法、不違法、「鑽空子」之間應如何自處,所服侍的是宗教場所定還是教會。

  羊圈外有羊,今日教會被關閉,平日派發飯盒給長者,尚可轉移到教會門外繼續派發,但面對已信的會眾,他認為不可能再停留於直播、網上即時會議、混合式聚會的層面,至少要走出去,聚焦在教會外面。他分享其教會首先掌握本身教會狀況,謹慎獨立了解各會眾打疫苗的情況,「要向會眾真誠交代教會情況,而非直接發送 google form(網上表格)要求填寫。」他指出從中得悉到有些會友因身體緣故無法打疫苗,亦取不到醫學證明,教會繼而需要行動回應他們。

  鍾牧師指,有人提出找個地方給他們看直播,但當中涉及跨齡的長者、職青、學生,他們各連結不同小組,「不能單純以場地去思考是最大的挑戰。」他續言,未來仍要嘗試不同地方,例如咖啡室、家庭聚會、共享空間、辦公室,甚至公共空間等,但未知會否因而觸及另一「紅線」,或地方隨時納入疫苗通行證範圍內。他認為歸根究柢,這不是宗教場地的出入問題,而是教會羣體的觀念問題,當面對受限於一堆二維碼的時候,教會羣體如何應對。

  「疫苗通行證只是先例,能夠想像政府將來會有更多規管。」中國神學研究院天恩諾佑教席教授(神學科)雷競業博士直言,在疫苗通行證的新常態下,港府做了許多前所未有的規管,顯然將跟隨內地大政府式管制日常生活,而且管制將會成為社會趨勢。

  他續言,中世紀教會經歷黑死病下,出現靈命轉變,由原來透過聖禮經歷神,轉變成神修主義平民化,不再靠教會成為中介,信徒可以直接經歷神,「反映當時的人很想即時體會神如何與自己同在,給予力量去面對疫情。」今日教會在疫情影響下的社會角色,可能亦需要變成分散的教會,作多元的服侍,例如自發到街頭佈道,不再由大堂會或大牧師發起;教會則需要謙卑和流動地服侍,按照社會當刻需要即時回應,例如派發新冠病毒快速測試棒。

  雷博士指,教會在新形勢下的教導,要再思政教分離,信徒在大政府、大社會下的屬靈生活,以及建立信徒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他特別提醒,一個人並非愈守法就愈公義,基督徒的底線應是對人的尊重和接納。他又言,舊約記載很多高壓社會下的信仰例子,聖經中亦不乏如耶利米等的愛國先知,然而「凱撒的歸凱撒,公義歸於上主,唯一公義是上主,要分開人與上主的公義。」他認為在新時代中要有自省的靈命,與上主結連,實踐簡樸與向下流的操練,以致有力去面對眼前處境,也要珍惜今日,做當下可以做的事,對明天要學習放手,且要存有信心和盼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聯會新會堂巡禮】

【二零二二全港信徒聯合祈禱會】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