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影響生命(二)要用心經營


2995 期(2022 年 1 月 16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生命影響生命可以是間接和沒有計畫的。例如,閱讀曼德拉、杜圖主教的故事時,我們會被他們的生命啟發和影響。然而,這種生命影響生命需要閱讀者本身的主動和反思能力。問題是:那些不主動的如何可以經驗生命影響生命呢?其中一個可能是在香港現已推行的「師友計畫」。

  簡單來說,師友計畫指一個青年人與一個非其父母而富有經驗的成年人在相處中建立互信的關係,成年人會在過程中指導、支持和鼓勵青年人。較為普遍的模式是由學校和大專院校推行的師友計畫,邀請校友作為友師,與在學的青年人配對,以學兄學姊的身分,在學習及成長路上啟導青年人,提供意見及支援。選擇校友不一定因為他們特別優勝,而是因為不容易成功邀請友師參與。師友計畫變得有組織和支援發展跟政府於二零零八年,成立了「兒童發展基金」有關。它訂下工作,包含個人發展規畫、師友配對和目標儲蓄三個元素,其對象是高小和初中年級弱勢社羣兒童(後來擴充至高中),提升他們管理資源和規畫未來的能力。詳細資料可參考這網站 https://www.lifebuddies.hk/ch/manuals_and_guidelines

  師友計畫的優勢是人與人的直接相遇,體驗生命影響生命。青年人從中累積其社會資本,尤其在跨年齡、階層和興趣的連繫。這對弱勢社羣兒童尤其重要,因為相對地,他們的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較弱。另一方面,學兄學姊也從師友計畫中培養對他者的責任和承擔。這是一種公民教育實踐。師友計畫的本意是好,但如何吸引青年人參加?如何培訓有質素的導師?

  大專生參與師友計畫多是他們的主動,他們也清楚他們參與的目的。相對地,中學生和小學生的主動就比較低。他們不會明白師友計畫,也不會認識這計畫對他們的意義。學校推薦往往成為青年人參加師友計畫一個重要因素?當「兒童發展基金」強調對象是弱勢社羣兒童和有儲蓄計畫內容,參與者是否會因此被標籤,而令參與者背上污名?意即,參與者是弱勢、需要協助、貧窮的。若此,師友計畫未發揮生命影響生命前,它可能已將生命標籤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