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距離(3)


2964 期(2021 年 6 月 13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惡與他們的距離》第四個故事很令人傷感,亦可以視作第二個故事的延續來看。故事開始,一對中年男女機場接機,來的是一個長居外國正在修讀醫科的女孩子,她喚中年男子為叔叔,是爸爸的好朋友。

  導演慢慢地鋪陳,為觀眾拆開謎團。原來,中年男子跟醫學生實際是父女,當年,修讀醫科的男子服兵役的時候,拒絕執行死刑,就像第二個故事的主角那樣,逃到偏遠荒涼的地方隱姓埋名,既無法正當行醫,連駕駛執照也無法考取,就在山區養蜂採蜜維生,女兒則送交給外國朋友撫養,如此犧牲,只為當年拒絕行惡的一念之間。這一念,要付代價——擺上事業婚姻家庭和整個人生。

  如今,醫生已老,且身患不治癌症,才特別囑咐朋友讓女兒歸國見最後一面。就像電影分題的〈吻我〉,臨死的父親想讓女兒知道真相,也許想女兒能親吻一下父親,只是相見爭如不見,女兒並沒有領父親的情,反而憤怒得要立刻離開,她無法接受只為自己理想而犧牲妻女之愛的父親,這樣的真相對她反成打擊,使她的世界崩塌。

  最後,傷心父親駕車送女兒出機場,半路上,他咳嗽吐血,車子停下,他下車跪在茫茫的荒野中掙扎,鏡頭拉遠,伊朗山區的荒原寂寂,人性是善是惡,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如許渺小,顯得如許蒼白無力。

  導演沒有把為善要付代價的結果浪漫化,他迫觀眾思考:為善,是要付代價的,甚至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即或如此,我們,仍能堅持為善嗎?仍能與惡保持距離嗎?抑或,對大多數人而言,能像第一個故事的好爸爸那樣,乖乖做好本份,管它是殺人是幫兇,也心安理得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