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傳道會一位理事的長女Maria Tarn心懷中國。馬禮遜在一八二四年返回英國述職,帶着剛出版的中文聖經,順勢開設中文班,推動投身福傳中華。Maria參加這個中文班,在班中認識台約爾(Samuel Dyer)。兩人新婚不久即出發,在一八二七年前去恆河外方傳道會的站點。
台約爾夫婦先後在檳榔嶼、馬六甲、星加坡三處福音站事奉。Maria尤其關懷女童孤兒,在所到的三地都排除萬難,開辦寄宿學校,教育賣身的「妹仔」。她藉此給女童基本教育及家務訓練,協助她們日後獲取正當婚嫁。Maria 在檳榔嶼及馬六甲辦理的學校,都面對強大社會壓力,維持不長,被逼結束。
在英國述職三年之後,台約爾夫婦重返工場,於一八四二年來到星加坡福音站。Maria 按照一貫的心懷,開辦女校,名為 Chinese Girls' School。這回學校的宗旨獲得認受,甚至有父母將女兒送來,接受基礎教導。
這所家庭式學校一直延續下來,日漸正規發展至今,成為東南亞現存歷史最久遠的西式女子學校。後來學校輾轉由聖公會接辦,至一九四九年改用現時名稱,St. Margaret's School,紀念蘇格蘭一位十一世紀傳奇皇后。
台約爾在一八四三年往香港主持恆河外方傳道會全體同工會議;結果決定關閉南洋四個港市的福音站,讓所有宣教士都遷往中國本土傳道。台約爾在會後病逝,葬於澳門;這期間待在星加坡的 Maria 受這突如其來衝擊,轉往檳榔嶼繼續辦學事奉。星加坡福音站另有一同工,Benjamin Peach Keasberry (基斯柏里),則決定留在星加坡事奉。
當倫敦傳道會終結星加坡事工,基斯柏里亦終結作為差會同工的身分。然而他承續恆河外方傳道會留下來的事工,包括牧會、辦學、印刷,成績斐然。福音站原本在一八四三年已建有一所 Malay Chapel,基斯柏里在一八六二年又開展華人堂會事工,他一直主理兩者至 一八七五年離世。後來英格蘭長老會承接主理教會,延展成為現時 Prinsep Street Presbyterian Church (布連拾街長老會磐石堂),及長老會榮耀堂 (Glory Presbyterian Church)。
區伯平(撰文、拍照、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