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筆者幾次到以色列,每次乘車往返機場和耶路撒冷的高速公路上,多次看到沿途的指示路牌標示往莫頂(Modi‘in / 七十士本希臘文Mōdeïn)的出口方向。筆者一看到莫頂這個扣人心弦的地名,馬上精神抖擻。這豈不是我翻譯馬加比兩卷書時遇見的地名嗎?那地豈不是瑪他提亞祭司的家鄉、馬加比起義的發源地嗎?
正典聖經經文雖然沒有提及莫頂這個地方,但卻是耶穌降世前一百多年前,以色列地的一個著名小鎮,出了個鼎鼎大名的馬加比家族。莫頂位於台拉維夫和耶路撒冷兩大城市的正中間,距離兩邊大城市同樣約三十五公里。地處丘陵地帶,希伯來文稱這沿海低地和耶路撒冷高山地區之間的這丘陵地帶為「謝非拉」(Shephelah),南北走向約一百公里長,平均海拔約一百二十米到四百五十米高。和合本舊譯「高原」,思高譯本卻又翻譯作「盆地」,即指低地。那麼究竟是高地或低地?假如身在地中海岸低地來看當然是高原,但從海拔八百多米高的耶路撒冷來看,卻是低下的盆地。有見及此,和合本索性修訂改為希伯來文名詞的音譯「謝非拉」。
筆者因為翻譯馬加比書經文提及的莫頂,印象深刻,無法忘懷,尤其記載起義後期馬加比五兄弟中四人和父親先後壯烈犧牲,只剩下西門接棒,他就在家鄉莫頂蓋建家族墓羣和紀念碑。馬加比一書十三章二十五至三十節如此記載:「西門打發人去取回他弟弟約拿單的骸骨,將他埋葬在他列祖的城莫頂。全以色列都大大地號咷痛哭,為他舉哀多日。西門在他父親與他眾兄弟的墳墓上,用前後光滑的石頭修造了一座高大可見的紀念碑。他又豎立了七座金字塔,彼此相對,為他的父母和四個兄弟而立。為了這些金字塔,他設計了一個精緻的場景:在它們四圍豎立了大型的圓柱,柱上放了一套套的盔甲,作為永久的紀念;他又在一套套的盔甲旁刻了幾艘船,以致它們可以被所有航海的人看見。這是他在莫頂建造的墳墓,存留至今。」
今日那地方全名叫「馬加比莫頂地區」(Modiin-Maccabim-Reout),是以色列國近幾十年新開發的民居新市鎮,到處都是新式現代化高樓住宅和屋村,猶如香港藍田、調景嶺的新開發區。昔日西門為家人興建豎立的家族墓羣和宏偉紀念碑已不復見,連一些痕跡也不易看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特稿】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