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為因果的閱讀與出版


2914 期(2020 年 6 月 28 日)
◎ 閱讀馬拉松 ◎ 楊俊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個疫情,把香港以至世界前進的步伐打亂了。還慶幸的是,縱使疫情陰霾未散,今年的香港書展現仍計畫如期舉行,基督教坊更有十二間參展商參加,希望為沈寂的日子帶來生氣。

  香港經濟市道雖然正在恢復,但整體仍不敢樂觀。對於出版行業而言,以「雪上加霜」來形容,並不為過。香港出版學會每年都會發表《全民閱讀調查報告》,今年二至三月就以電話訪問了二千名市民,了解他們的閱讀習慣。調查結果顯示:

  ˙只有65%的人在過去一年閱讀過實體印刷書籍;

  ˙若不計漫畫或教科書,以時間計,每山月土口閱讀中位數是三小時,與往年相若;以數量計,每月閱讀中位數是一本書,是五年來最低;

  ˙在疫症大流行期間,接近六成人表示閱讀時間與平時差不多,閱讀時間增加的人只佔四分之一;

  ˙在有買書的受訪者中,有八成人表示全年購書開支為$500以下;

  ˙文學小說、旅遊地理、保健養生飲食,是最受歡迎的書種;

  ˙總括而言,香港整體的閱讀質素有下降的趨勢。

  在逆市(和「疫市」)之下,基督教出版業會走向末路嗎?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知道,基督教信仰建基於上帝的話,將話語記錄下來就成了《聖經》。我們每日聆聽上帝的話,也就是閱讀祂的《聖經》,故此基督徒的一生都離不開閱讀(不識字者的「聆聽」,廣義上也是一種「閱讀」)。明乎此,我們就不用懷疑基督教文字機構存在的意義,因為基督徒本身就是閱讀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閱讀是信徒的義務,出版是機構的責任。

  信徒閱讀與機構出版是互為因果的。一名信徒,感到自己靈命枯竭,會透過閱讀優良的讀物來滋潤心靈,在靈性上健康成長。一間機構,眼見自己的出版物使人獲益,會更加用心去出版好書,回饋讀者。如此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信徒靈命漸漸增長,機構業務蒸蒸日上,這豈不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嗎?

  當然,出版機構也不能對財政問題置諸不理。若是因經營不善而使機構倒閉,又怎能向上帝交帳呢?在疫情之下,消費意欲無疑減退,心靈需要卻有增無減。固本才可培元,只要機構用心做好自己的本分,出版優質書籍給讀者,自然會深受支持與鼓舞。相信基督教出版事業,並不會走上絕路。

  能夠出版一本受讀者歡迎的暢銷書,自然令人雀躍萬分,因為它可以為出版機構帶來相對可觀的收入。但問題是,一本書受讀者歡迎是一回事,是否優質又是另一回事。情況就如快餐店的快餐,很多人愛吃,但卻沒有營養,多吃反而有害。一本受讀者歡迎的書,至多只能說明該書符合讀者的「口味」而已,它雖然暢銷,但卻不一定對讀者有益。若然如此,難道機構要出版那些與基督教有關的文學小說、旅遊地理、保健養生飲食的書種不成?(確實也有機構出版過這類書籍)

  斷乎不是!在前面提及到的《全民閱讀調查報告》就指出:「閱讀應該是一種享受、一種思想的淨化、一場心靈自由之旅。」基督徒對閱讀的觀念,更應如此。閱讀小說、遊記、食譜,可以消閒作樂,固然是一種享受,但論到淨化思想、開拓心靈,以上書種恐怕有所不及。基督教出版機構的出版物,正好填補這個空缺,它為基督徒,乃至所有讀者,帶來心靈的更新。

  此刻疫情漸漸消退,教堂已經恢復崇拜聚會,香港書展基督教坊的各個參展商,亦已整裝待發,希望能為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楊俊強(宗教教育中心編輯)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我們這一家】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