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


2878 期(2019 年 10 月 20 日)
◎ 教會之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健康主日

  多個組織及公營機構在十月合辦「精神健康月」。其籌備委員會同時委託香港中文大學,於今年六月二十一日至七月四日進行電話調查。訪問內容涵蓋世界衞生組織五項身心健康指標,包括工作、學業、子女、家庭、居住環境、社會爭議對受訪者精神健康的影響。精神健康指數低於52分,訂為不合格水平。結果顯示,香港市民精神健康指數的平均分為46.41分。有56.4%受訪者的精神健康指數不合格。此外,41.1%受訪者指「社會爭議」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或頗負面的影響;44.6%的學生受訪者指「學業」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或頗負面的影響。亦有受訪者表示,「家庭」(25.5%)、「財政狀況」(24.6%)或「個人前途」 (23.7%)對其精神健康有負面影響。要留意這調查是在七月初進行,而更多和更嚴重的社會衝突是在七月中和以後發生,並學生考試已完結。所以,我們預計香港市民精神健康指數的平均分會低於46.41分,而「社會爭議」將是一個重要因素。那麼,個人層面可以怎樣面對由「社會爭議」帶來的精神不健康呢?

  逃避是一個可能。一般來說,逃避往往被賦予一個負面形象,即被視為缺乏勇氣,但逃避也要有勇氣。反諷,沒有逃避的勇氣可能是有勇無謀。事實上,保羅提醒提摩太,「逃避少年人的私慾」(提後二22),而不是要求他一定要對抗私慾。在社會爭議一事上,逃避不是漠不關心,也不是拒絕承擔,而是一種可以自主地時出時入,時收時放,即不被社會爭議一事捆綁。我們要有勇氣暫時不貼身跟蹤事件,要有勇氣暫時在社會爭議一事上放假。

  圍爐取暖是一個可能。圍爐不一定有助情緒舒緩,因為它可以強化某一種感受和觀點,甚至散播消極情緒。這可能是,但我仍傾向它的積極性。第一,圍爐取暖讓同聲同氣的朋友可以走在一起,彼此打氣。人們從中走出孤單感。第二,圍爐取暖幫助圍爐者有機會交換意見,並從中提出或參與一些行動。行動可以是直接或間接,而行動本身對克服精神健康有一定重要性,因為人們不是無力的。

  交託上主更是一個可能。人的無力感和人對公義的渴求使人陷於精神不隱定狀態。逃避有一定幫助,但如何避免逃避走向抽離;圍爐取暖有一定幫助,但如何避免圍爐取暖強化無力感。交託上主,不只因為上主聆聽,更因為我們要學懂放下。交託上主不等於我們可免受社會爭議一事影響,而是相信上主比我們更關心。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