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知的真相


2877 期(2019 年 10 月 13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羅生門》是日本導演黑澤明的名作,片子拍於五十年代,曾經贏得多個電影獎項,「羅生門」一詞也成了「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會得出不同答案」的代名詞。電影改編自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二十年代的作品,黑澤明將兩個短篇小說《竹林中》和《羅生門》合併,成為不朽經典。

  第一次讀上述故事還是中學時代,那時大會堂高座五樓是自修室,窩在那裏溫習,最大好處是讀得倦了,可以跑到三樓圖書館去看書。那天已近黃昏,埋頭埋腦讀完芥川兩個陰氣陣陣的故事,乍一抬頭,只見窗外暮色四合,忽悟到人世間許多事情,並無單一可信的答案,因着自身限制,人永遠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一面,客觀—其實並不存在。

  過了那麼多年,最近看中英劇團重演《羅生門》話劇,經過幾十年的人生歷練之後,更發覺偉大的藝術,確有超越時間空間的力量。故事中的武士究竟死於強盜之手、是死於遭強暴後羞愧妻子的手、或是死於自殺?觀眾不會知道答案,或者,連作者也沒有答案。武士的死亡既是命運的必然──路上遇到強盜,強盜又因一陣風吹起女人面紗而起色心;同時也是性格使然──強盜的好色,武士的好面子,女人的雙重受傷(遭強盜的強暴與丈夫的輕蔑)。正如強盜多襄丸的供詞所說:我殺人用的是刀,而你們殺人用的是權力、金錢,甚至是偽善的言辭……芥川藉着發生於竹林中的故事告訴讀者,誰是兇手並非他要闡述的重點,重點乃在:人性亦罪性,無論是貪戀美色、是貪好名節、是嫉妒輕蔑憤怒,一切都足以殺人。

  而真相,早沈入蒼茫暮色籠罩的竹林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