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受造世界
 忠於福音使命


2877 期(2019 年 10 月 13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由中國神學研究院、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新福事工協會有限公司及施達基金會主辦,以及多個基督教團體協辦的「關愛受造世界與福音」香港會議——洛桑運動,於九月三十日及十月一日舉行。首日美國特惠沃思大學(Wiltworth University)副教授Dr. Jonathan Moo主講信息,提醒信徒要以行動關愛受造世界,才能活出整全福音。

  Dr. Jonathan Moo在下午先以「門徒生命與關愛受造世界」為題分享。他提醒,忠於福音必須好好關愛受造世界,這不是一個選項,而是福音重要的組成部分。他解釋,路加福音記載耶穌走進猶太會堂,引用以賽亞書預言宣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讓受欺壓的得自由,宣告上帝將採取行動拯救世界,從壓迫中解脫,通過復原,成為全新的創造。

  他認為,今日信徒傳福音時除了對窮人的關懷和福音的宣告外,更應考慮對世界的態度是否如神的創造。當信徒未能妥善照顧受造物,在地球上粗心地生活,減少物種的多樣性,只會攔阻人去認識受造物和創造主。

  保羅在羅馬書提到世界被奴役,受造物歎息勞苦,天然災害就是歎息的證據。他續言,有科學家認為今日是「人類時代」,人類不認真對待受造世界,對地球產生廣泛影響,潛在後果將會很大。上帝的創造原意是帶來希望,受造物不僅與人一同承擔墮落的結果,亦分享人類的救贖,將來一同從奴役中解脫出來,以致破碎了的人與人、人與受造物關係,得到萬物復和。

  他指,聖經給予指導原則,讓信徒可以在今日活出信仰,包括認識受造物在上帝面前的價值、人類作為管家的獨特價值、在人際關係中體現對基督奉獻之愛。信徒必須要保持警剔,警剔人類福利相對於環境的優先排序,取捨時不能忽略嚴重的後果。就如洛桑運動《開普敦承諾》提醒,整全福音是藉着十字架和復活的基督傳給個人、社會和所有受造物的好消息。

  惟當代教會太多人傳講淡薄了的福音,忽略舊約所揭示關於非人類創造,以及人類對創造物的責任。他續言,除了要將受造物重新投入新的創造外,信徒亦需要將自己重新投入創造。人類總是假裝超越自然,不倚賴世界,以科技與世界切斷。要消除這種健忘,他建議不僅是要花時間在上帝的創造上,更要目的地思考和積極參與,欣賞受造物的多樣性,並且要擺脫「永遠在線」的文化,特別是教牧和領袖,因為這是安息日的延伸。

  Dr. Jonathan Moo引述神學家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提醒,安息日是一種抗衡當代文化行為,是信徒的選擇意識和實踐。此外,保羅亦呼召信徒要記念貧窮人,信徒必須以一種愛他人和愛上帝的方式來關愛受造物,不能忽略關心歎息的世界。他總結說,忠實地關心受造物不是重擔,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邀請,一同進入和平的國度,看見福音故事的廣闊,以致能與耶穌的話產生共鳴:「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關注自然生態 更新生活方式

  Dr. Jonathan Moo在晚上聚會則以「一同歎息,迎向更新」為題,強調聖經記載上帝的創造是美好的,其他生物的價值不在於牠們能為人類提供的東西,人更不能隨便賦予或剝奪其價值。他引述詩篇一零四篇,指黎巴嫩的香柏樹不僅供人類使用,更是雀鳥的家園,高山巖石為其他生物的居所;詩人更將凶猛危險的獅子視為上帝喜悅的動物,又形容「力威亞探」(象徵狂野混亂的海獸)為海洋中嬉戲的生物之一,可見上帝在乎所有生物,土地也不單屬於人類。

  他又指,所有生物均有生命氣息,上帝的賜福也臨在到牠們,如鳥類和魚類同樣生養眾多,樹木也多結果子等,故人類並非與眾不同。由此可見,聖經從沒記載上帝賜土地給人類後可隨意使用,而其他創造物與人的存在,均為彰顯上帝的榮耀。他承認,人類在上帝創造中扮演崇高角色,因祂委派人統治地上其他生物,但強調只有在上帝統治下,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時要時刻仰望祂。他續言,人的價值在於上帝選擇與人建立關係,同時施予慈愛,所以人的身分和尊嚴都是上帝恩典的禮物,可見價值並非基於人的本質。

  他又談到土地與人的關係,對先知而言,乾旱和土地被毀是以色列對上帝不忠的標誌,代表上帝、上帝子民與地球之間的盟約被破壞,大地陷入人類罪惡之中。因此,他籲信徒審視現今世界的狀況,例如人口膨脹、全球暖化、表土流失、過量伐林和捕魚、空氣污染等,大部分都與人類行為有關,對地球做成深遠巨大的影響。許多人因氣候變化、政治、貧窮或種種不公平現象而家園被毀,所以他籲基督徒除了致力減輕氣候變化外,更要準備歡迎這些難民和外來者。

  他表示,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將自己與世界結連,重申祂創造世界的美好,並透過復活展現生命的盼望──不是逃離世界,而是從世界更新。他建議信徒可以五種方式生活,第一是專心,不忽略地球上各生物面對的困難,在大自然中體驗上帝的榮耀;第二是走路,盡量減低碳排放;第三是行動,當面對社會重大變革時,基督徒應連結世界各地的弟兄姊妹,彼此為正義發聲;第四是消費主義,仔細思考消費物品的影響和來源,同時避免過度消費;第五是飲食,思考飲食背後是否能表彰為工人支付高薪及愛惜地土的農民。最後他坦言,現實或許令人感到絕望,但這正是信徒必須回到基督裏享受喜樂的原因,重新體察創造的美麗,即使在歎息中也能彰顯上帝的榮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