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之人


2873 期(2019 年 9 月 15 日)
◎ 明心見證 ◎ 陳倩明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天早晨靈修,外子和我讀到聖經裏的一句話,「愚妄人的惱怒立時顯露,通達人能忍辱藏羞。」(箴十二16)。當天下午就遇上一個「愚妄人」,話說在會議當中,他因遇到一些質疑和反對聲音,沒有搞清事情,就立時表露他的怒氣,豎起防衞和用言語攻擊起來。可以想像如果當時在會議中的,全都是愚妄人,大概就變成戰場了。箴言說智慧人卻能忍受別人的誤解,不那麼容易顯露自己的怒氣,嘗試明白事情的真相。

  《箴言》一書是古代智者對人生精闢的解讀,其中不斷重複的有兩個觀念: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九10); 二、要聽教訓,就得智慧,不可棄絕(箴八13)。這兩千多年的智慧應用在這個時代仍然是有效的。無他的,因為人性基本上沒有很大的改變。真正的智慧不是如何使自己爬上去做王、滿屋金銀珠寶、酒色財氣、得一己的私慾,乃是要學習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又愛人如己。

  世間很多文章都喜歡探討怎樣做個智慧的人。最近在現代心理學網站讀到一篇文章,提出智慧與年齡沒有很大的直接關係,反而是與個人的思維方式有關。其文章也歸納出智者的幾個共同點:一、智者會對事情多方了解,不武斷做出一個結論;二、智者不會只關心做自己的事,他們會找到讓別人受益的方法,而這方法同時也有助於實現自己;三、智者不會滿足於慣常狀態,能積極反思和挑戰,希望能找到更好解決事情的方案;四、智者有強烈的生活目標和方向感,能勝過眼前的享樂;他們通常都有遠景規畫。

  這些見解豈不與箴言智者的勸告稍有相似?確實,睿智的人生是我們一生不斷追求和學習的目標。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聯會新會堂巡禮】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