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30 期(2018 年 11 月 18 日) ◎ 牧心世情 ◎ 戴浩輝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當我們理解慷慨的人一定不僅只在某一項善事中慷慨時,我們便要多些理解我們弟兄姊妹在教會奉獻的習慣。或許,作為堂會教牧可以作一次調查,了解自己弟兄姊妹奉獻的模式,因為這樣的理解可以讓堂會與福音機構也得到好處。慷慨的弟兄姊妹很可能會支持神學教育、差傳事工或聖經翻譯等事工。或許,有教牧會想,如果堂會弟兄姊妹都支持了這些福音事工,豈不已沒有多餘錢支持堂會嗎?這樣的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如果弟兄姊妹是經常奉獻的,他也必是捐獻其他事工的人,正如是次在美國的調查報告所指出的;如果有會友不捐獻,他也很可能不會在其他地方捐獻。換言之,正如這次調查的結論所指,慷慨的人不僅只在一項善事中慷慨。不過,在調查報告中有一項是我認為有提醒作用的,比對眾多有關人的需要而作的捐獻,例如:助養兒童,消除赤貧等;最少人支持的是在外國建造教堂。其實,這揭示了捐獻者關心人生存的即時需要,大於其他的需要。我相信每一位捐獻者對自己所捐獻的對象是有感動和小心了解的,跟着是長時間的支持這工作,使這些工作最終達致一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