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30 期(2018 年 11 月 18 日) ◎ 平視人生 ◎ 蘇永權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香港出生率低已是不爭的事實,經濟因素顯而易見,樓價高企及生活擔子沈重,兩口子組成一個家庭要找一個安樂窩已不容易,如家中要增加一名新成員的話,所謂「一闊三大」,除各樣開支增加之外,更重要的是供書教學。雖然香港自從實行學前教育學券制之後,基本上如從幼稚園、小學及中學都在政府津貼的學校就讀,都可以享有十五年的免費教育,但現在學校普遍都實行「一體一藝」,要求學除讀書了得之外,還要運動、音樂或視覺藝術方面都能「文武雙全」,所以課外活動、加上補習、甚至「雞精班」的費用的確不少。現今的夫婦教育水平提升,也會追求自身生活質素,生兒育女會放在較次要的優先次序。
至於生育的傳宗接代、父母天職的觀念,現代夫婦似乎並不太強烈,反而會從下一代的將來着眼。部分人會眼看社會上虎爸、虎媽、玻璃孩、玻璃心湧現,也對自己能否栽培下一代成才缺乏信心。也有人認為自己也從不快樂的童年成長過來,讀書壓力、工作壓力沈重令自己喘不過氣來,不想自己子女也重蹈覆轍,所以都是不生育為妙。
的確現今社會比以往複雜得多,難以預測未來,不能想像小孩二十年後會面對怎樣的社會,然而如以父母之職為人生的一部分來看,可能會以另一角度去看此議題,其實透過養育子女的過程,父母也與子女一起成長,此經歷確實是難能可貴,非僅以成本效益來衡量。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篇一二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