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吞虎嚥


2824 期(2018 年 10 月 7 日)
◎ 心靈絮語 ◎ 王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讀經的大歷史》一書的前言中,帕利坎(Jaroslav Pelikan)回憶他的伯母Brazlova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到達美國的情景:狼吞虎嚥地閱讀聖經,並且,總是以嶄新的眼光、直率的態度來讀,時而溫和友善;時而辛辣犀利;有時似乎很天真,其實卻是相當深奧的。正是她拋出的問題,成為作者寫作此書的緣由之一。

  「狼吞虎嚥」的感覺,我們並不陌生。尤其是第一次被聖經「震到」的時候,發現經文在突然之間向自己說話,那分雀躍、震撼,無法描述,不知所措。

   開學初,學院的查經團契第一次查經。走近教學樓三樓最西邊的教室,一陣富有穿透力的朗朗讀書聲傳入耳膜,他們正在朗讀《尼希米記》第一章,進門後被震了一下:足有一百人,連講臺的地上都坐滿了。

  在這樣的氛圍中查考聖經,能在空氣裏嗅出「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的那種力與美。可惜,人們常因對經文過於熟稔,那種鋒銳的力道漸漸消失,以為熟悉,卻很陌生。需要以嶄新的眼光「拿起來讀」,讓經文直接對我們說話。

  在世俗化的時代,聖經依然是「對付犬儒思想的獨特解藥劑,也是詩人、哲學家、藝術家、音樂家以及全球成千上萬讀者的靈感來源;是人們在困窘之時,在每一天閱讀的書籍。對於我們怎樣面對生死,幫助我們界定內心最深的盼望,聖經一卷書一卷書地,有時是一章又一章地,在二十和二十一世紀為我們提供內在的含義。」(帕利坎)

  聖經,不只是能安慰受苦之人,還會使安逸之士坐立不安。就如尼希米,從「作王酒政」的舒適位置上離開,勇敢地走出安逸之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和合本》聖經百週年紀念系列】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