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工作忙碌,面對壓力很大。回到家裏,五歲的兒子走到身旁,找爸爸給他講故事。
「你知不知道爸爸返工多辛苦?你可不可以自己去玩?不要煩我。」
這位父親心裏想的是:「我工作辛苦有誰知?回到家裏,連喘息一下的空間都沒有。」
如果這位父親的想法是:「家人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回到家裏,我要好好陪伴他們。工作的事,明天返工才想吧!」那麼,他對兒子的回應,可會是:「好啊!爸爸最開心是回到家裏,與你們一起呢!」
母親日間忙着各項事務,把答應給女兒買雪糕的事忘記了。女兒不悅,向母親發脾氣。
「你向我發甚麼脾氣?你可知道今天我有多少事情要處理?你們只懂要求這、要求那,可有人關心過我的需要?」
這位母親內心感覺傷心和委屈,覺得自己為家人付出很多,他們不但沒有感謝的心,稍不愜意,還給自己面色看,太令人難堪了,忍不住把情緒發洩了出來。只是,母親的這番說話,可會幫助女兒反思自己的態度嗎?
所謂「言由心生」,當我們內心對很多事情不滿,我們會容易把這些想法變成抱怨的話語說出來;當我們內心滿有怒氣,責罵的言語就容易出口;同樣地,當我們內心平和,思想正面,滿有愛和包容,那麼,縱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會有能力去調整自己內心的反應,冷靜處理。
比方說,女兒向我們發脾氣,我們內心感受不暢快是自然的,但經驗告訴我們,直接的責備並不能令女兒反思知錯,反而令關係受損。那麼,我們會選擇克制自己,以愛和尊重的態度,正面表達我們的想法和感受,希望可以正面影響女兒。
「媽媽忘記了答應你的事情,是媽媽不對,我該向你說對不起。你向媽媽發脾氣,媽媽覺得很難受,難道一杯雪糕真的比媽媽重要嗎?媽媽有多疼你,你該感受到。我可以現在下樓給你買雪糕,這是我答應的,但我亦覺得你欠我一個道歉。」
這位母親的話語裏面沒有帶着怒氣,沒有批評,也沒有抱怨,而是先為自己的失誤致歉,並向女兒傳達了母親對她的愛,以溫和的態度指出女兒的不是,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並對失誤以行動作出補救。儘管之後女兒未必直接向母親道歉,相信這番說話已能令她反思,自己剛才對母親的態度是否太過分呢?
怎樣可以說出正面和合宜的話語呢?說出來的話與我們的內心是緊緊相連的。我們心裏面有着甚麼樣的想法、感受,直接影響着、甚至主導着我們對人對事作出甚麼樣的反應。所以,重要的不是說話的技巧,而是我們的內心和我們的情感狀態。
「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箴二十三7),求天父保守我們的心,在教養孩童上,當遇到挫敗或挑戰時,也能夠智慧地處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