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分一世紀以前建成使用的「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促使兩處地區的行人流通倍加便捷。位於這條半山電梯的山下起點旁邊,有一段狹小的「吉士笠街」;是維多利亞城早期的典型後巷式街道。街道取名是為紀念郭士立(Karl Gutzlaff),他是基督新教的初代來華宣教者,也曾擔任首名香港總督的中文祕書。
繼續沿着簡稱「半山電梯」的便捷通道輕鬆往山上行,中段跨過堅道之後,通道的邊緣緊貼着「香港浸信教會」而過。在這條路上,於吉士笠街與「堅道浸信會」之間,還會迎見一幢矚目的「香港潮人生命堂」。
建立起「崇真會」的西教士,原本的傳道目標是廣東省東部的潮州方言和客家方言地區。然而因着各處的阻力極大,後來他們惟有轉而聚焦於來到維多利亞城謀生的客家人中。幸而隨着後續宣教者的毅力,天國福音後來終能傳入潮汕地區,信徒及教會都在興旺增長。
滿清皇朝末年的中華帝國,經濟民生瀕臨崩潰;而新建的維多利亞城卻是蓬勃發展。廣東地區鄰近香港,民眾紛紛前來找活路,潮汕地區的人士也不例外;其中有以勞力謀生的階層,也有從事貿易的成功商人。
在一九零九年,一位在潮汕地區服事的宣教士途經香港,發覺在維多利亞城經商的潮汕籍信徒雖然事業有成,卻無法投入操粵語的教會,欠缺正常的教會生活、以至難有信仰成長。宣教士於是促成潮汕籍信徒自行組織聚會,構成雛形的教會羣體。
這個幼嫩的教會羣體斷斷續續地發展,既需要潮汕地區家鄉教會的幫扶,也曾多次更改名稱。至一九四七年定名「潮人生命堂」,自立健壯發展,又在一九五零年遷至現時的堂址。這所香港堂成為系內堂會之祖。
區伯平 (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閱讀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