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最新的香港貧窮人口數字,突破了一百三十五萬人,依此統計每五名港人之中,即有一人被界定為窮人。而所說貧窮人口最多的地區,首四位依次為北區、深水埗、元朗及葵青; 而即使在港島的中西區、東區和南區,也說有百分之十一左右的窮人。
此等數字公布後,當然全城嘩然。如果說五名港人之中有一人是窮人,那麼走到街上,尤其是走到新界北如天水圍、上水及元朗,那裏雖未致飢民處處,路有凍死骨,也應該有不少衣衫襤褸的人,但實情又不覺如此。
香港也曾真的貧窮過,那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大陸政治動盪,民不聊生,大量難民蜂湧到香港求生。單是一九六二年五月開始的難民潮,短短一個月就有數以十萬計的難民攀山越嶺來到香港。那時香港本土人口才二百餘萬,一下子多了十多二十萬人,他說只有少部分得寄住在親友家中,其餘大多數只能住在山邊簡陋的木屋或寮屋,甚至在騎樓底或天台搭建的帳蓬。
但未幾這數十萬難民窮人投入香港的勞動市場,有的到工廠打工;有的行船或打魚;有的到酒樓做洗碗或侍應,家庭主婦拿塑膠花回家加工,連小孩子也到街上做擦鞋仔或開車門,那時政府沒有扶貧措施,更遑論有綜援,脫貧惟有靠自己,而在短短十年間,大部分窮人已成功脫貧,再加上當時港英政府大量興建公屋,原本住在木屋區的人大多數亦可「上樓」,生活漸得改善。
近年說香港貧窮人口大增,其實跟香港沒有適切的人口政策有關。大半個世紀以來,香港的「窮人」大部分是「輸入性」的,不論是來自中國內地的難民(五,六十年代)及新移民(八、九十年代之後),抑或是來自南亞及非洲中東一帶的人,他們來港多身無長物,加上香港回歸前後經濟「轉型」,已無製造業可以收納大量低學歷的新來港者,造成他們無工可做,無法投入勞動市場以脫貧。
二戰後香港首一二代的窮人(包括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來港的新移民)基本上是透過自身的努力去脫貧,他們大多數已住進公屋、居屋以至私樓,絕少靠綜援度日。今日香港的貧窮人口,其實不乏是回歸後才透過家庭團聚或中港婚姻等來港的新一代。
解決貧窮問題,若不從人口政策入手,將永遠解決不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
【閱讀轉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