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靈≠屬教會/宗教?!


2754 期(2017 年 6 月 4 日)
◎ 信.道.靈.心 ◎ 黃佩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我是屬靈人,不屬教會/宗教!」 (I’m spiritual, not religious!)這是西方社會的一句潮語。近年在西方社會,出現了一個現象,就是愈來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對傳統的宗教團體不感興趣,卻對屬靈事情充滿熱誠。他們自稱為「屬靈人」。這些「屬靈人」看重身、心、靈的整全發展與培育,也重視個人經歷與感受,對傳統與權威不會照單全收。宗教組織對他們來說,是偏向律法教條、傳統禮儀的外在信仰。他們更關注的是內在生命的建立。這也許是新紀元運動(New Age Movement)、後現代思潮(Post-Modernism)及資訊科技時代帶動下,所產生的一個現象。香港作為一個現代化國際大都會,當然也在經歷這些新思潮、新發展的洗禮。

  這類「屬靈人」相信也存在於香港社會中。上期莫鉅章導師〈與教會脫節了?〉一文,提到一班與教會脫節了的信徒,雖然人仍然留在教會,心卻與教會保持距離。他們曾經熱心追求真理,曾經在團契裏與弟兄姊妹互愛相交,也曾經對教會積極參與。如今,他們卻變得積極不參與,對教會諸多批評:僵化制度、滿口訓詞、缺乏關愛。這些口吻頗有上述「屬靈人」的影子。教會如何回應是好?

  我認為,首先不要將不同視為不對,而與之對立起來。溝通與了解總是解決矛盾的一個要素。這就好比做婚姻輔導一樣,一對夫婦在鬧婚變,在採納任何解決方案之前,要先弄清楚雙方到底因何事情不滿,各自有何想法、感受和需要。老認為對方就是錯的,自己就是對的,很難解決矛盾。應該打開溝通之門,謙卑檢視自己是否也有調整的需要。當然,溝通與了解要雙方都願意才能達成。如果對方不肯溝通,只堅持己見,那就只能盡力做好自己的本分,求主憐憫這段關係,等待突破的時機了。

  另一方面,在我的牧靈工作中,也曾接觸不少長期在教會制度內忙碌事奉的領袖,卻未能在自己所屬的信仰羣體中,得到靈裏的餵養與扶持,感到快要油盡燈枯!無論是滿腹牢騷,或是快要耗盡的信徒,其實都面對同一個問題,就是建制的教會未能照顧到他們的屬靈需要。走筆至此,想起最近碰到一位資深牧者,告知我參與了某天主教靜修院的靈修活動,並表示聚會中差不多半數都是基督新教的信徒。這反映了甚麼?

  人類的發展與進步,必然對固有的體制、方式帶來衝擊。盼望教會領袖能夠積極回應時代的需要,更新信仰,帶領信徒活出神的真善美;而不是讓大家齊齊困在無奈、埋怨與批評中。教會改革五百週年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提醒!(不要誤會我在鼓吹分裂,或流血事件啊!)

  黃佩芳(香港信義宗神學院助理教授[基督教靈修學])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