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心靈的溫柔


2716 期(2016 年 9 月 11 日)
◎ 信.道.靈.心 ◎ 許德謙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人人都說阿堅變了。變得不合作,沒有以前那麼和藹。

  身邊朋友和同事不知道的,是阿堅為了自己的身心靈健康,接受了心理治療,這些年來做了許多調整。他自己也曾質疑自己:我有沒有找錯輔導?怎麼好像沒有轉好就先轉差了?

  五年前的阿堅是一個很獨立能幹的人。那個團隊的工作有他參與,老闆就會很放心。他試過四天三夜為趕死線,留在公司不回家,通宵達旦的把企畫書弄好,凌晨電郵送去美國。從小到大,父母雙「忙」,家裏責任摃肩上,淚水都只往肚子裏吞!

  「鐵的紀律」讓他贏得傑出員工獎;可是,他感情生活總是一片空白。這種生活不是沒有代價的。身體和情感上都是負資產。

  前女友分手前對他說:「你根本不了解我的心!我也真不知如何了解你。」

  人到中年,他的身體可以出毛病的地方都幾乎出了:糖尿、高血壓、心肌梗塞、五十肩、痛風、骨刺⋯⋯

  他開始問自己:我是否還要繼續這種生活直至退休?他心有不甘,他想趁有生之年,活得更豐盛—有更多的健康,和更好的人際關係。

  有一天,我有感而發,寫下這段話:

  心靈,他有虧待你嗎?在你不願意的時候,我迫你工作。在你不想笑的時候,要你強顏歡笑。對別人的靈魂我們也何嘗不曾粗暴?我們迫孩子讀書,因為讀書不好,前途堪虞。迫員工加班、加辛,不管他願不願意,滿足增長指標是硬道理。有沒有為你的忿怒把脈?甚麼時候生別人的氣?因為別人不達標?甚麼時候生自己的氣?因為自己不達標?人生就只管達標,再不問誰定那標準,誰監察那製訂標準的過程,那標準是否扭曲人性。工作是為生活,再不問心靈是否喜悅,不問那工作是否發自心靈的熱忱。讀書選科也是這個原則;「飯吃不飽,還談甚麼理想?」我們是善於臣服於強權底下的人,多少年的陶造,練就一個不再有感覺的生命?只管向前,不問心是否在淌血。

  如果從前個案一直以付上他的身心健康為代價,適應並滿足社會和家庭對他的期望,那麼對個案健康有助益的心理治療的目標,將對社會和家庭現存的運作模式是一個很大的顛覆,構成社會(特別是工作上)和家庭對「更新的他」的不滿和抗拒。

  要關心阿堅這種朋友,首先要很溫柔;因為他從來不知道可以這樣溫柔對待自己。

  他還要學習放下對自己的批判,容讓自己經驗(夢想、思想、影像、情感、身體感覺)浮起,認真的經驗那經驗,而不是隨意的否定或壓抑。「容許自己成為最自然的自己」,當然這個是不容易的過程,當中涉及許多反省、批判和整合,像中年人unlearn以往所學不再適用的東西,重新學習適用的;有點像小孩學走路的過程,很笨拙;有時又很矛盾,既想這樣又想那樣,正反二面拿不定主意;有時焦慮尷尬得很難過,很想找個地方躲藏。其實,他不知道這都是一個過程,常是先轉壞才轉好(It gets worse before it gets better),他需要一位很有耐性和溫柔的治療師同行,從中他也要學會溫柔和忍耐地對待自己。

  當內在的人活過來了,他就會自發做一些貢獻社會和家庭的事,不用再扮演一些他不再想演的角色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