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表達自由與個人獨特性
第 2707 期(2016 年 7 月 10 日)
◎ 要聞
溝通是人與人相處的重要元素,即使一向鼓勵弟兄姊妹分享的教會,也常因種種溝通問題導致會眾產生衝突,信徒離開教會現象屢見不鮮。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已於六月二十五日,假聖公會諸聖座堂舉辦「共建健康教會」講座,透過牧師和機構工作者探討如何處理教會衝突,建立健康教會。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堂主任何志滌牧師引述美國一項研究指,健康教會的特性包括:「神能力的同在」、「讚美神的敬拜」、「屬靈操練」、「信仰羣體的學習與成長」、「滿有愛心和關懷的人際關係」、「僕人領袖的培育」、「強調外展的視野」、「有智慧且負責任的教會管理」、「與基督身體的聯絡網」和「管家職分與慷慨」。他表示自己在教會強調和諧,一直反思減少教會內磨擦和衝突的方法,例如減少開會次數和信任同工,將部分事工權下放給他們。
何牧師認為面對教會衝突,信徒可從屬靈角度反省自己。他引述《羅馬書》七章二十一至二十五節,保羅形容自己苦,因為他心中有許多衝突,認為自己是屬世和賣給罪的人。何牧師不諱言,今天信徒要面對許多困難和挑戰,重點是學像保羅察看到自己的不足,回到上帝處尋求寬恕,才能更易解決問題。此外,信徒的成長同樣重要,「我傳道多年仍覺自己有許多不足,常常反思有否全然讓上帝掌管我的生命。」他表示真正的敬虔是一生以上帝為王,縱然此刻自覺不足,但仍繼續朝這目標進發。最後是信徒的目標,他稱牧者的職分與其他信徒只是呼召不同,但彼此事奉平等,都是為上帝的教會作貢獻。因此他總結,只要重視以上個人生命的操練,將有助改善信徒在教會的關係,衝突自然能更容易避免和解決。
尊重表達自由 處理焦慮情緒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國際社家庭學院服務總監陳蘇陳英女士則探討,如何以「家庭系統理論」處理教會衝突。她認為,教會發生衝突反映整個羣體失去了平衡,所以應採用廣闊的視野,聚焦於整個局面,而非指責呈現問題的當事人身上。「衝突往往是源於關係上出現了問題,例如有人申訴自己不被重視,未必是他個人問題,而是其他人怎樣配合。」此外,她又提到教會的情緒功能、會眾的關係模式和互動,將直接影響發生衝突的機會。例如某教會若強調會眾行動一致、對分歧感不安和渴求被人認可讚許,將較易形成情緒融合,不自覺被他人的情緒影響,故增加了發生衝突的機會。相反,若教會接受各人的獨特處及對分歧持寬鬆態度,則形成情緒自主,不需要太倚靠別的人的幫助和讚許。
陳蘇陳英說:「我鼓勵教會需要連結,但每一個健康教會也有其獨特性存在,會眾要有做回自己的自由,表達個人觀感。」正如保羅亦要求哥林多信徒,尊重廣闊多樣化的基督徒信仰、行為與實踐,身體一部分不能強迫另一部分一致,否則身體就會失去功能。她又強調,焦慮會影響人的心情和處事手法,所以教會發生衝突其實與焦慮有莫大關係,因此必須從自己出發,努力觀察自己的情緒問題。她建議當事人可思考自己的「情緒死穴」及挑動情緒反應的特質,同時反省有否在焦慮時有呈強、富攻擊性或退縮迴避等行為。
近年,年輕人與教會矛盾日深,她認為青少年的意見多值得參考,年長者應持開放態度對話,過程中注意自己聆聽不同意見時的反應和神情,避免給予對方負面的感覺,同時以好奇角度出發理解對方所想。香港浸信會醫院主任院牧譚楊美寶博士則以「培訓全人健康的領袖」為題,以真實案例分享領袖應有的特質和責任,強調靈性能帶動領袖在個人及家庭和羣體層面,培養健康的品格。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