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如何回應全民退休保障
 彼此分享原則照顧老弱傷殘


2697 期(2016 年 5 月 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由政府推出退休保障諮詢文件將於下月中旬前接受提交意見,為讓信徒了解全民退休保障重要性,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教會關懷貧窮網絡、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已於四月二十四日舉行「豐年將過荒年必臨──教會如何回應全民退休保障」論壇。

  受政府委託進行退保研究的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周永新教授指出,政府以「量入為出,收支平衡,避免赤字」為理財原則,是沿基本法第107條所規定及夏鼎基時代一貫的做法。但他指,過去公共開支佔生產總值曾數度按需要使用超過20%,政府現應考慮設立全民退休保障,而非透過免稅、免差餉等短暫的「派糖」措施,既無法改善社會矛盾,亦無助貧窮人口。他認為:「設立全民退保不會改變資本主義制度,但可避免資本主義醜惡的一面出現。」

  「學者方案」發起人之一、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碧樺依教授明言:「完善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不單是給予退休人士有基本生活,更應有預防性,足夠他們應付日後遇到如醫療費用等挑戰。」她批評政府簽下多個國際公約卻不遵守,致每屆審議都譴責香港政府沒有一個惠及全民的退休保障,並強調現行的制度對於婦女、低收入人士、殘疾人士及少數族裔帶來歧視不公。

  社會人口壽命將不斷提高,她舉例說:「到我退休之時平均壽命已過一百,即退休要準備足夠花四十年的積蓄。」她續言,香港政府鼓勵市民退休「靠自己」,倚賴強積金、保險和家庭支援,惟世界銀行所提出退休保障五大支柱中,建議政府設立貧困長者社會保障制度、公共退休保障金作支援。她在會上分享學者方案,她希望每一個人經過反思後,團結力量,尋找長遠而可持續的方案。

  全民退保非扶貧 發展帶有預防性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幸福長者鄰舍中心主任詹兆宗先生分享前線經驗,他指出綜援所帶來的標籤令很多有需要的長者卻步。他接觸的個案也不乏有資產超出綜援上限,但因擔憂生活而影響情緒及精神狀態,更有為節省金錢到體育館洗澡、每天由觀塘走路到旺角等。「香港有一百三十多萬個長期病患者,即使你有幾十萬在手,一個病就可即時清袋。」他曾接觸一位六十歲患乳癌的長者,需要無限期接受標靶治療,但現時的制度無法提供協助,幸而詹兆宗找到機構幫助,他提醒:「全民退休保障不是扶貧,而是發展。」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蒲錦昌牧師表示明白政府希望「好天收埋落雨柴」,但現時香港的儲備已位列全球十大,政府仍指沒有足夠資金設立全民退保是不合理。他提醒,以色列人受上帝懲罰而亡國,是因為社會沒有公義,未有照顧老弱傷殘和孤兒寡婦的需要。他鼓勵信徒學效哥林多教會,視社會為一個整體,彼此分享,「在分享原則下,使有需要的人得幫助。」

  在問答環節,有與會者擔心設立全民退保長遠影響庫房,碧樺依教授回應指學者方案以政府最保守數字計算,現提出的融資方式應不成問題,坊間仍有許多方案,絕非像政府所提出單靠加稅去解決。最後關銳煊教授分享最新民調結果,社會有七成人支持不論貧富的全民退保方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