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志從五經看誡命
 再思運用聖經的態度


2688 期(2016 年 2 月 28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神學路思培靈研經大會「天國與人間」第三場研經會,已於二月十三日下午假中華基督教會深愛堂舉行,主題為「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從五經看上主對大地的期望」,由香港神學院聖經科講師張祥志主講,從五經發現上帝的心意,並再思運用聖經的態度。

  公義是誡命的核心

  張祥志因着大會「天國與人間」的主題,指出聖經的焦點是在於現世,意即我們如何在大地彰顯天國。上帝創造時,從混沌的大地建立秩序,將一切各從其類,並按其形象造人,負責修理看守,「這個字其實與園藝無關,原文的意思是指服侍,是往後出現『謹守』一詞,象徵人在此快樂之處要事奉上帝,謹守誡命。」到出埃及記,以色列人受法老奴役,並應許他們出埃及到迦南地,「由這處美好的地方開始,將上帝的心意擴展至全地,讓全地認識耶和華,因為全地都是耶和華的(出十九)。」

  耶和華最關心的是以色列有否遵守「誡命律例典章」,這些詞語在五經不時出現,都是以色列人用以建立秩序的根據。這些誡命的核心就是公義,例如申命記指示官長要追求至公至義、不可屈枉正直和扭曲公道。「這些誡命可以成為今天香港的探熱針,看看在位者有沒有按公義判斷是非。」律法也限制了長官和君王「為自己」的行為,如加添馬匹(象徵國力)而奴役百姓,旨在限制其權力,不能假公濟私。「今天我們身處的大地,有多少首長是『為自己』?以致多少地方民不聊生?」經文也提醒君王不能心高氣傲,因為君王之上尚有全地的主。五經亦提及不少關顧貧窮人的誡命,指示人們不能欺壓弱勢社羣、割盡田角,要為他們留有餘地,如應要關懷寄居者,他強調:「幫助窮人不是選擇,而是規定。」

  再思運用聖經態度

  張祥志又分享,面對最近旺角發生的衝突事件,他自己也沒有答案。「可惜的是看見網上討論,無論雙方都出現斷章取義、誤用聖經的情況,落入雙重標準。」不過,他認為人要管治大地就必須運用力量(power),例如要制止邪惡可能需要力量,但甚麼形式的力量就是下一步的思考。「聖經有不少例子,耶穌制止邪惡、趕污鬼,有用力量嗎?」無論我們判斷平靜風浪、潔淨聖殿等是否暴力,也應該給予理由,「而當時有沒有使用暴力,仍是未知之數,只是有運用力量。」他續反問會眾:「舊約中耶和華有否用暴力?十災是否暴力?有運用力量嗎?那些算是暴力嗎?也值得我們思考。」

  他指出,要理解這些經文其實非常複雜,要以此作倫理思考也非易事,「不過我們容易以自己的心意來理解聖經,造成很嚴重的問題。」他認為在此議題上,聖經並沒有非黑即白的界線,他鼓勵信徒再思應用聖經的態度,「是字面應用還是取象徵意義、界線怎樣劃,其實還有很多討論空間;並因為討論空間之大,我們不易將人輕易歸邊、標籤。」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

【閱讀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