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光—陳鄭亦心女士走過死蔭幽谷


2680 期(2016 年 1 月 3 日)
◎ 一個字一顆心 ◎ 專訪□吳思源
錄音整理□余愷寧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個家庭,四代同堂全是基督徒;四名兒女,位位皆專業人士。曾獲基督教十大傑出長者選舉「家庭模範獎」的陳鄭亦心女士,非出生名門望族,卻生於戰亂時代的基督化家庭,兒時深受敬虔父母的影響,畢其一生教養孩童、忠心事主、服侍人羣。她雖曾走過死蔭幽谷,卻仍生活如光,在世輝煌,以信仰照耀他人。

  陳鄭亦心女士曾是我的主日學老師,那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了,印象猶深的不單是她那帶浙江口音的廣東話,而是她優雅的身影和高貴的氣質,當然包括她對學生們的慷慨—每年聖誕節,她總會自掏腰包買聖誕禮物給我們,我就曾經拿到一套睡衣,是我人生中第一套不是由媽媽縫製的睡衣。

小火焰,照耀明亮,無論我到何方

  「我有一個全家信主的家庭,很幸福,上下四代共二十七人,彼此相愛,互相關懷,感謝主。」陳鄭亦心女士如此介紹自己。她一九二八年生於浙江溫州,四七年到廈門後,與先夫陳逵結婚,四九年舉家抵香港定居。

  她幼年時深受父母影響歸主,父親是溫州循道會義務教士,母親亦虔誠愛主,父親二十九歲即患上肺病,生死懸於一線,母親禁食禱告了好幾年直至其病癒。陳自己育有四名兒女,陳嘉璐、陳崇基、陳崇一、陳崇榮,各有成就,兩個醫生,一個商人,一個宣教師。在兒女年幼時,他們家裏每晚也舉行家庭崇拜,就是聚首一起,唸一篇文章,唱一首《普天頌讚》,彼此分享和禱告交託。

  「四個孩子都好聽話,個個自動自覺讀書,完全不用打罵。」陳太談起懂事的兒女笑得特別開懷。孩子爸爸陳逵平日負責抄寫英文卡,陳太則負責製作加減數的練習表,結果四個兒女先後在升中試名列全港首十名內,獲取葛亮洪獎學金升讀當時最優秀的中學。她從不打罵兒女,反喜歡稱讚鼓勵,那時家境談不上富裕,卻滿屋融洽喜樂。

  惜幼子崇榮早返天家,事隔二十五年,陳太談起時仍不禁落淚,回首卻又添了一份感恩,「我去年到邢福增院長就職典禮時才知道,他決志事奉是在崇榮的安息禮拜中受感動。幸而當日崇榮放棄做工程師轉職宣教師時,我沒有反對,二十五年後的今天,竟仍有很多人記念他,他活出有意義的人生,影響了很多人。」

不嫌自己園亭狹小,願意努力開花

  陳太熱心事奉,始自一九五五年在教會執教主日學,我在六、七十年代曾是她的學生,後出任婦女團契團長、堂區教友代表等。一九七六年循道、衞理取消原有的婦女事工,合一成為循道衞理宗婦女聯會,本由方大林師母擔任會長,後改選了陳太這位平信徒擔任會長。她謙稱上任是不自量力,幸得陳彩恩姑娘及林潔雲姑娘鼓勵,始能推動事工,她說:「現在想回頭,其實不用怕,要做便去做。」

  上任後,她積極發動義工服務,包括到醫院及老人院為行動不便的長者剪甲,家父幾年前行動不便,陳太多次赴我家為他剪腳甲。她笑言自己擁有相當的剪甲資歷,因當時有機會在聯合醫院曾跟隨手足治療師Ms. Crawford學習手足護理,多年來她不遺餘力,四出俯身替人剪甲,堅持至今。她今日雖已屆高齡,但仍風雨不改,隔天便偕一眾義工到讀經會、中信佈道會、聖經公會、總議會等機構幫忙入信,「做義工很開心的,做完了大夥兒去飲茶!」陳太屈指一算,原來做義工一做便已近四十個年頭。

我所有健康力量,善能服侍友鄰

  「我不懂得用電腦,當人人在電腦找答案時,詩篇二十三篇便是我的『電腦』,在裏面我能找到所有答案。」陳太直言,人活到八十七歲,經歷過抗戰、解放,亦曾觸電、撞車,躺過手術床也不下十次,患過腎癌,也患過乳癌,面對過丈夫和兒子先後離世的傷痛。每次走過死蔭幽谷,詩篇二十三篇能使她在青草地、溪水旁享受平安,有耶和華的杖和杆保守看顧她,也指示她行義路,且有恩惠慈愛陪伴她到永遠,「我總是相信痛苦如同使者,有它使命,只有更深順服倚靠主,我每日的金句就是『日日都倚靠神,凡事都倚靠』。」

  《詩篇二十三篇》不但成為她的安慰,也成為她安慰人的方法。她說道,友人女兒在三十多歲時自殺不遂,身體和腦袋從此殘障,她時常前往探望,誦讀《詩篇二十三篇》和主禱文給予安慰,一直到如今,友人女兒今年已七十歲。

  隨着年紀老邁,陳太的耳朵愈來愈不靈光,近年她一直修讀門徒課程,但因耳聾問題無法繼續學習,「我沒有在年輕時開始讀,現在後悔莫及。我想勸戒年輕人要珍惜,做事要趁後生,不必做大事,盡了力,上帝必有賞賜。」她說,人的一生就如婦女團契團訓「生活如光」一樣,不要輕看自己所作的每件小事,小小水滴能匯聚成河。

  談及一切,陳太的笑容由始至終掛在臉上,宛如溫和的光照,「在患難困難中,我尋一點好處來感恩,凡事感恩,便有喜樂。壞事變好事,自有樂觀、積極的人生。」

  

  「求父使我生活如光,在此世上輝煌;小小火焰,照耀明亮,無論我到何方。

  求父使我生活如花,使人快樂增加;不嫌自己園亭狹小,願意努力開花。

  求父使我生活如歌,安慰愁苦的人,幫助別人能夠剛強,歌者能夠歡欣。

  求父使我生活如杖,弱者能夠依憑,凡我所有健康力量,善能服侍友鄰。

  求父使我生活如詩,溫柔讚美的詩;也是一首信仰的詩,永見父工神奇。」

  —〈生活如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