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學校,自然會想到校舍、班房、課程、考試、排名等。學生們容易會被功課和考試競逐至有透不過氣的感覺,為追求個人成績上的卓越,往往忽略了周遭社會大眾的需要。如何能打開學生關懷別人的心靈,就需要讓他們看見社會的現況、別人的處境和需要,聽到困乏者的心聲,從而觸動他們關懷別人的心靈,在呼喚和引導下作出關懷行動。新福事工協會,聯同一羣有心人在二零零八年金融海嘯後,香港正面對嚴峻的貧富懸殊期間,提出一個名為「關懷貧窮學校」的方案,以一間無牆學校的形式,嘗試走進校園,帶學生走進貧窮人的生活中,親身感受貧窮人的處境,藉此啟發和觸動同學的心靈,把關懷人的本質釋放出來,體會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喜樂,也藉以思想人生價值觀和使命,不再以追逐大屋、名車、金錢、名利為目標,而願從貧窮人的角度去看事物。
「關懷貧窮學校」沒有校舍,卻有一套與貧窮有關的課程,透過與學校合作,舉辦課程、活動,向學生剖析貧窮問題的現況、成因和政策,亦會安排學生探訪貧窮家庭,實地了解富裕社會的另一面,又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讓他們親身參與拾紙皮、做清潔工、經歷露宿體驗等⋯⋯在高溫、侷促、夾縫、異味中明白貧窮是怎麼一回事。從而實踐關懷社區的行動,為貧窮人發聲。每年又舉辦全港中學生貧窮要聞選舉,推動社會青少年關心貧窮問題。
在二零一四年第五屆全港中學生五大貧窮要聞選舉中,學生們最關注的是香港政府公佈首條官方貧窮線,推算香港有131萬貧窮人,佔人口19.6%,扣除福利補助後,仍有101萬貧窮人口。另外又有超越七成中學生認為香港政府未能有效地回應香港貧富懸殊問題,而現任特首必須要訂定長遠扶貧政策來正視貧窮問題,因為貧窮與剝削存在非常密切關係。
關懷貧窮學校創校校長葉漢浩博士很認同同學的見解,他指出:「要回應貧窮問題不能單靠接濟,更要建立一個有真正公平與民主的社會,減少裙帶經濟活動(就是在經濟體系中,利用不同關係而不是正常的競爭,來獲取經濟利益的活動),讓更多人可以靠努力,在公平的環境下自力更生地脫貧。」
六年來,的確看見學界在關懷貧窮上多了參與,也擴濶了視野。期盼同學們能持續地關懷,以同理、同行和同在的心,扶助有需要的鄰舍,為他們發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