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三不像


2673 期(2015 年 11 月 15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考評局出版文憑試《考試報告及試題專輯》,指中文科口試卷考生推論粗疏,信口開河;中文作文科錯別字多,又常錯用成語;通識科則文不對題,引用資料錯漏百出,常識貧乏;至於英文科口試就常發音錯誤,作文則文法往往出錯。

  當屆中學文憑試考生大都是十二年前即二零零三年前後入讀小一,正值李國章和羅范椒芬主政教育局,雷厲風行推行教改的一代。取消了升中試,換來的是更加殘酷和不公平的系統評估(TSA)和學科測驗(HKAT);到他們六年前升讀中學,廢除了中五會考,改為一次過的文憑試(DSE),然後又必須考中英數和通識科。學生們就像實驗室內的白老鼠,科學家為要證明自己的理論和假設,在牠們身上注射這注射那,沒有片刻停下來。

  現在結果公布了,原來如此操練和催谷的學生中既不成、英也不就、通識又欠奉,是名副其實的「三不像」。這其實不應該怪責他們,也切勿歸咎老師,錯的除了是教育官僚的自以為是、急躁冒進;也要留意過去十多年香港整體社會的「語境」的每況愈下,事實上學生們學習語言不但是在學校,而且在他們的生活環境,而當整體的文化語境「劣質化」,學生們耳濡目染,也不能沒有影響。

  例如有考生應作文題目需求致函學生報主編,就學校新大樓發展方向提意見時,竟寫出「大樓方案只此家,一錘定音誇啦啦」之題的文字,叫人貽笑大方。但細心想想,近十年香港社會不是充斥着類似的押韻式標語,例如「馬路零意外,香港人人愛」諸如此類。結果不論是特區回歸多少年、校慶、會慶,都不乏這類叫人啼笑皆非的「對聯」。

  另一類常見的問題就是考生常寫錯別字,如中文科的「口福(腹)之慾」、「一己私肉(慾)」、「終(眾)生平等」等,這一方面固然是學生們太少閱讀優質文字,欠缺中文修養;另外就是整個「語境」充斥着玩弄小聰明的「食字」文化,例如好多廣告喜歡玩「食字」,連特區政府也是,如甚麼「築福香港」,結果學生們有樣學樣,怪的應該是教壞他們的成年人。

  過去十多年,政府投放數以十億計的金錢去「提升」中英語文教育,結果是如此,真叫人啼笑皆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