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屬於你的地方》


2671 期(2015 年 11 月 1 日)
◎ 經典看人生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生命之中,總有一個要離開的地方,和一個要尋找的新地方。而在其間是一個猶豫不決的地帶,瀰漫着或多或少強烈的焦慮。」

  保羅杜尼耶,《一個屬於你的地方》

  

  杜尼耶是在瑞士日內瓦行醫五十年的普通科醫生,可是這些年來慕名而來找他的,卻都是不知道該怎麼走下去的人生客旅。現在的精神科醫生,很多時都只能夠靠開藥方控制病情;對於比較抽象的靈魂、意義問題卻一籌莫展。可是不去解開那些心中的糾結,精神科藥物又怎能應許一個幸福人生?

  書本的開頭描述一位年輕學生坐在杜尼耶客廳的火爐邊,訴說着他的種種困難。他那多年以來揮之不去的焦慮,間而造成惶恐與逃避。他嘗試客觀地檢視自己的內心,希望對自己有多一點的瞭解。然後,他抬起頭來,彷彿總結自己的思緒:「基本上,我一直是在尋找一個地方—一個有所歸屬的地方。」

  這個不經意的備註,卻挑起了杜尼耶一連串的聯想,幫助他明白多一點作為人的一些基本需要,以及那重重壓在大部分人肩頭上的擔子。

  一個印象較深的例子,是他用馬戲班空中飛人的表演,說明不同人生階段出現的擁有與捨棄:一個人要尋求新的可能,抓住下一個向前的機會,他就必須首先學會放手。但是在放開既有的把握與抓住前面的機會之間,是一個叫人感到極端焦慮的懸空狀態。因此,在他放手之前,他必須牢牢抓緊當下,融入鞦韆擺動的規律,掌握其中的節奏,然後讓那規律運動將他送到下一點。沒有先抓緊就放手,後果恐怕是粉身碎骨。

  杜尼耶指出,聖經常常將上主固定在某個時空;而體貼我們活在時空之下,祂亦往往暫允我們這樣做,在具體的時空下與人相遇。然而偶像的傾向卻又常常叫人將上主囿限於某種特定的形態,甚至操控於股掌之間。這是不同時代教會必須認真面對的掙扎。

  上主是人們千古的保障、永恆的歸宿,但祂也「世世代代」作我們暫時的居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性」在反思】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