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叫孩子「反思」


2649 期(2015 年 5 月 31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幾個月前曾有一位小學老師,要求一個小二學生因作文取不到滿分要寫一篇不短於一百字的「反思」,事件被載上網頁,惹來好些批評。有人回應說這未免小題大做,老師說要求小朋友「反思」本是好事,可幫助他們分辨對錯,知所行止。

  本週一(五月二十五日)本港某份報章在港聞頭版,報道根據香港中文大學一項調查,全港約一成小孩患有焦慮症。而每逢踏入考試季節(即五、六月間),有公立醫院醫生指出,往往是學童焦慮求診的高峰期,最小的病人年僅小學一年級,甚至有迹象顯示幼稚園學生亦有患焦慮症的趨勢。

  以下有兩個案例,其一是一位小二的男生,因為每晚做完功課父母都着他「自我檢討」,導致他精神緊張,難以入睡。另有一位名校女生,原本成績已名列前茅,但父母認為她仍有「進步空間」,乃要求她每天「反省」在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結果這位女孩子又患上焦慮症。

  這日子香港的成年人開口就「反思」、「反省」、「自我檢討」,通通是既抽象又不知所謂。查實這些詞彙多來自國內,多數又與「文革」有關,是昔日紅衞兵迫令「黑五類」必須做的,例如要寫「悔改書」。香港人現在竟不自覺地承襲了這些詞彙,說來也覺可悲。

  父母或教師當然期望孩子進步,凡事做得更好,但絕對不需要叫才七、八歲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反思」、「反省」甚麼的,只要你耐心的對他們說:「噢,寫得真好呀,但想想看,如果不停在這裏,你又會加上一些甚麼呢?」又或者:「唔,你這樣寫旅行的見聞很有趣啊,但旅行除了看見蝴蝶和花兒,還玩過甚麼遊戲呢,你又可以如何寫出來呢?」

  試比較一下,這樣對孩子說話,不是比叫他們「反思」、「自我檢討」好多嗎?至低限度一定不會令他們患上甚麼焦慮症。口口聲聲叫小孩子「反思」的成年人,自己才最應該反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聯會內望】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