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說起—教會與勞工


2646 期(2015 年 5 月 10 日)
◎ 一起走過從前 ◎ 余妙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七十年代,勞工數目不斷增加,有信徒覺察到這現象和轉變,於是有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和工業福音團契的成立,專門關注勞工福祉和向他們宣教。過程中亦幫助不同堂會關心勞工福音工作,也有個別宗派成立以勞工為主要對象的佈道所,然而勞工福音工作對教會來說仍增長緩慢,不少教會更對向勞工傳福音存有猶疑心態,一來擔心勞工與政治和政黨有聯繫,二來又怕面對工業行動引致的抗爭,寧願對勞工福音工作保持距離,這樣就窒礙了勞工福音工作的發展。當時有牧者指出勞工福音工作不是某一福音機構的責任,乃是眾教會的責任。

  聖公會聖匠堂主任葉西山牧師在七十年代的《基督教週報》曾多次撰文提醒教會要醒覺,在香港社會不斷勞工化的時候,要更多關心勞工的福音工作。葉牧師提到教會如要有效地推行勞工事工,必須要同時扮演教育者、組織者及監察者三種角色。教育者是要提供機會使勞資雙方認識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提高他們的社會意識及將福音融合於實際的勞工事務中,使他們能透過屬世的成長,啟發屬靈的成長。組織者的角色是對涉及剝削及壓迫等問題應採取主動,以直接介入的方式為維持公義而奮鬥,要興起被壓迫者,使他們能透過奮鬥的過程去學習。監察者的角色是對社會日常勞工事務和勞工立法上要有敏感度。

  葉牧師更指出能夠有效的關懷勞工,就要視勞工為關心的優先對象,是整個教會包括牧者和信徒齊心的關顧,並且要「知」――認識及接受勞工,從而使勞工認識教會及接受教會及其事工,要感受勞工所感受的,從他們的立場去理解他們的問題,教會必須在日常言語中顯出與勞工息息相關,謙卑地與他們一起工作,惟有這樣,才能建立互信的基礎。之後要「行」――實踐,包括為勞工爭取生活素質的改善,改變不公義制度,改變勞工的意識形態,使他們能將勞工實質環境轉化到基督教的關連上。

  教會是上帝在地上的見證,是彰顯上帝慈愛和公義的地方。面對龐大而又獨特的勞工羣體,教會必須要從新思考如何能將充滿濃厚中產階級氣味的本港教會走回勞工羣眾之中。不單止關顧永生問題,更包括處境化的福音,如何將上帝國福音中的愛及公義等內涵在勞工宣教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