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午餐


2633 期(2015 年 2 月 8 日)
◎ 爸爸劉言 ◎ 劉國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由於家住孩子學校附近,走路到學校只不過是幾分鐘路程,踏上中學階段以後,孩子因各種原因,偶爾會回家午膳。後來,有相熟同學因為趕時間,或找個方便,就向孩子提問可否一起跟他回家午膳;由於偶一為之,而且通常每次只是一至兩位同學,我們都樂於讓孩子作主,只着他預早通知家傭姐姐就是。

  我與太太沒有十分留意這個待客午餐活動,緩慢地、漸進式地發展起來,加上從沒有類似經驗,我們並沒有及早為這午餐飯局定下規矩和界線。孩子也基於家庭的款待政策,就樂於接待同學回家午膳。日子久了,我家竟有點像「午餐飯堂」,起初是一兩位同學,然後人數逐漸增多。

  孩子一般在早上離家前通知家傭姐姐,但也會臨時在上午課結束後,致電提出要增加人數。於是,偶爾也試過一頓午餐招待六至七位同學。太太開始注意到這個飯局增加家傭姐姐好些工作量,加上長期免費招待同學,始終感到不大妥當。於是,我們與孩子商量,尋求一個創意的方案。

  我們認為設立午餐捐款是一個不錯的想法,邀請來我們家午膳的同學,按心意捐獻,孩子特意選擇了一個青少年事工機構作為支持對象,善款就用來支持該機構。我們在餐桌擺置了一個小豬形狀的錢箱,同學很快便適應這個新安排,每次進餐前,都會「傳豬仔」。同學們聚沙成塔,一個學期大概累積善款五百港元。

  我們十分滿意這個安排,一方面不會製造「免費午餐」,另一方面卻又為這方便午餐加添一重慈善意義,這背後是我們對孩子及孩子同學的信任和尊重,也貫徹家裏善待客旅的精神。生活與信仰價值的實踐,有時要加多一些心思和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