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門檻 


2618 期(2014 年 10 月 26 日)
◎ 生命故事 ◎ 揚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已經三個深夜,我捧着前輩送過來的新書,我東揭揭西揭揭,是自己太急功近利,希望即時找到一些提醒,讓自己在紛擾的日子中看到多一個方向,或許讓自己安定一下心神。

  但我投降了。

  像這樣一本書,幾乎每一頁都叫人增加思緒。

  讀蔡貴恆牧師的《門檻上的信仰告白—靈程學問與我》(簡稱「門檻」),我雖然只是這裏看幾頁,那裏看幾頁,內心滿是觸動。

  前輩旁徵博引,靈程路上是神學、靈修、文化、社會、生命、死亡各方面的分享,書頁中記錄了畢德生(Eugene Peterson)、西蒙微依(Simone Weil)、遠藤周作、布格曼(Bruggemann)、候士庭(James Houston)、魏樂德(Dallas Willard)、L plus H、 誠品,還有很多套熟悉的電影…… (我要先申報,我一直無信心、勇氣、魄力去讀遠藤周作。)

  讀這本書,就像去讀一個年代。我弄不清的,究竟是我的情懷早生於前輩的年代,抑或前輩正在奔跑過來我們的年代與我們會合?

  我又覺得好像在讀畢德生,十幾年前神學院畢業後到牧會最初幾年,就不停讀畢德生的書,開拓了一種用文學承載牧養的情懷,好像讀過他所有的書,後來停了下來。若干年後,我讀到候士庭的《喜樂流放者—後現代的門徒生活》。這次讀門檻,我又有一種讀候士庭的感動。

  但,我都搞錯了。不是畢德生,不是候士庭,是前輩自己的,是香港的,是古典的,是七十年代的,是雨傘年代的……是非常濃厚西方文化情懷的一位牧師的告白。正是這化不開的西方文化情懷,我們這些曾經蜻蜓點水讀一下西方神學文學著作的人,才會捧着前輩的書,心裏面自以為有一點明白,就悄悄跟自己說: Déjà vu (似曾相識)。

  「過去十多年,我們太多辛酸,太疲累了,有些人根本失去了思考,放棄了內心自我不斷對話的機會,不願面對自己的良心,也不願傾聽自己內省的聲音。他們也許上過街,爭取過,他們也許已付出了很多,但個人和外界各種衝擊太令人傷心了。在意識被提升,鬥志昂揚的衝刺一輪後,我們感到疲乏了。」(頁161-162)

  如果只有抗爭,沒有靈性,沒有屬靈操練,就會耗盡。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