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過公主道上的醫療輔助隊總部,就會看到門前幾棵小樹,樹旁插着一個寫有「期以百年」字樣的木牌,大概是幾年前六十週年,舉行名人植樹活動種下的吧?幾年間,樹木長高不少,每次走過總不禁痴想,歲月如流百年轉瞬,到時這代人都不在了,這幾棵樹在或不在有甚麼關係?
然後,看了日本電影《戀上春樹》,忽然就對期以百年有了新的體會。
主角平野勇氣高中畢業考不上大學,女友提出分手。在這失意時刻,他偶然看到「林業見習班」招生,傳單上的宣傳大使竟是個美女!於是,勇氣決定走入深山學伐木。入山後,才發現山裏彷彿與世隔絕,只有野獸和漫山遍野的樹。原本打算逃走的勇氣陰差陽錯留了下來,漸漸跟看來古怪的村民建立起關係,而自己也與大自然找到了連繫。
其中一幕,講村民砍下一棵明治時代種下的百年大樹,運到林木市場賣得非常好的價錢。勇氣問村民:「只要砍掉山上所有樹木,不就發達了麼?」村民回答:「農夫種菜種瓜,可以自己享受成果。但從事林業的人,卻不斷在享受前人的成果,同時要為後人種下好樹。」
這就是期以百年的真正意義。必須具備百年遠見的透視能力,才能用心種下一棵自己不會收成的樹,才會以敬虔謙卑感恩的心去砍伐前人種下的好樹。是啊,當我們對樹木期以百年的時候,並不在乎它的綠樹成蔭是否對我有益,只要它成蔭就達到目的,這也就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道理。樹如此,人亦如此。
多少前人奉獻血和汗,我們才得享今日的繁華盛世!在享受這些福蔭時,可曾想過,該為後人留下些甚麼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