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03 期(2014 年 7 月 13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近年資訊及交通的高速發展,既促進各地來往的便利,也加速全球一體化的勢頭;社會新世代需要具備世界視野,國際見識。於是寓學習於旅遊的「遊學」、漸漸成為不少學生的暑假活動。政府也資助基層家庭的子女參加短線「遊學」哩。
教會向來重視暑期長假,這是適合安排各式「特訓」的黃金檔期。傳統的暑期事工有夏令會及兒童聖經班等;大約三十多年前開始,才新生了「短宣」這一類別。「短宣」即是短期宣教,意思是短期參與宣教事奉。其實任何日子都可以安排短宣的,不過若想學生參加,則暑期長假自然是不二之選了。
三十多年來,教會在「短宣」的意義和實踐等方面,有很多摸索和反省。其中比較突顯的討論包括:首先是怎樣定義「短」,幾天?一年?怎樣才有作用呢?其次是怎樣定目標,純粹參觀?負責工作?怎樣才可行而有意義呢?再而是怎樣衡量效果,來者是幫助了宣教者?還是勞煩了宣教者?或者只是美化一次遊玩而已?然後是怎樣定資助,誰可以參加?怎麼讓參加者去籌贊助?這都是一堆不易釐清的重要課題。
由於籌畫不周,或者當事者根本未有清晰的觀念,只是循例以至跟風辦理,使不少堂會的「短宣」事務、尤其是旨在聚合學生參加的暑期短宣,確曾產生或大或小的亂局。因此也曾有人質疑、以至反對這類不過是「度假探訪」的玩意。
然而傳揚天國福音,需要世界視野;教會的未來,視乎新一代拓闊眼界。我們已經累積了不淺的「短宣」經驗,在這些基礎上,可以繼續優化安排。「短宣是宣教士的溫床」,其實這已是大家的共同體驗。教會學子參與暑期短宣,不妨視為「天國疆域遊學」,這只會深化他們的天國心,播下教會未來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