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哪,這人


2590 期(2014 年 4 月 13 日)
◎ 生命故事 ◎ 揚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傳媒工作者在採訪新聞的時候,寫事件寫故事外,同時寫人。傳媒就是這樣每天為大眾發掘新聞人物,亦製造了很多「過氣人物」。看哪,這人。看哪,那人。無數的舞台、場景、人物,看得人眼花繚亂。

  這一代,究竟要看甚麼人物呢?尼采的自傳取名《看哪這人》,是想向別人表白,想別人看清楚自己。「看哪這人」這句名句是出自彼拉多。耶穌頭戴荊冠身穿紫袍被帶出去見羣眾時,彼拉多向羣眾說:「看哪,這人。」(約十九5)。這句話的拉丁文是Ecce Homo。

  很多年前往耶路撒冷旅遊時,在途中認識一位來自南非的聖公會背包客,大家結伴同遊,我跟着他在耶路撒冷舊城內的市集和窄巷穿梭行「苦路」(via dolorosa)。去到某處,他忽然指着前方的高處說了一句話。我聽不明白,以為只是一句普通的感想,但我記得話語的音節。後來和這位朋友分別,我從加利利回來後再在舊城多留大約一個星期。我認真地再行一次苦路,這次有較充足的準備去行去看,終於知道南非朋友當時是說Ecce Homo,而他指着的地方正是「看哪這人拱門」,就是相傳彼拉多在那個地方說「看哪這人」。自此,我就特別喜愛這兩個拉丁字。

  我曾在網上搜查過Ecce Homo,搜索器為我送上的第一個條目竟然是荷李活導演占士金馬倫。大概因為那幾年占士金馬倫的電影《鐵達尼號》大紅大紫,導演的風頭盛極一時,搜索器就要人再注目這位風雲人物。現在再去搜索這兩個拉丁字或這位導演的名字,已是另一回事了。

  千古風流人物,尼采也好,占士金馬倫也好,我還是要看受苦基督。教會幹事曾經為受苦節崇拜畫過一幅Ecce Homo的炭筆畫,那幅畫沒有扭曲痛苦的面容,簡樸沈實地展現一種哀愁,令人好像看到苦難世界,好像看到出路。每次看着受苦基督,心靈某處就被觸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