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故事,有一隻剛孵出來的黃毛小鳥,看不見媽媽,於是於鳥窩伸出頭來找媽媽。雛鳥焦急起問小花貓、母雞、小狗和母牛︰「你是我媽媽嗎?」動物的回答都不是。雛鳥愈來愈傍惶,大聲地叫,問汽車、小船、飛機、甚至鐵鍬,是不是牠媽。沒有一樣東西說是。小鳥掉進鐵鍬的嘴裏,必死無疑了。奇蹟地,鐵鍬把牠舉起,送回巢裏。那時,鳥媽媽回來了,雛鳥快樂地宣布︰「你是鳥兒,你是我的媽。」
這個雛鳥找媽媽的故事,亦發生在職場裏。「你是我師傅嗎?」那是個職業問題。如果有人敢問這個問題,所得的答案一定是「不是」。
初出茅蘆的、新入行的、或獲提升職,調職到一個新部門的人都想找到個「師傅」。實情是,在職場上,不容易找到「師傅」,因為很少人肯當別人的師傅。有人懼怕「教識徒弟無師傅」,有人吝嗇自己的經驗、技術和知識。雖然有很多樂於教導別人,但是不肯「收徒弟」。因為做人師傅的責任很大,也不是三言兩語,一朝一夕的工夫。
人人都明白,在職場上有個好師傅,自己也吃香。職場上的師徒關係,要有人肯收你為徒,必須先得到他的賞識,看見你是可造之材,具備潛質、值得栽培。沒有表現,沒有才華,沒有師傅青睞。職場講求效益,師傅不會浪費時間在一個他看不見、看不起的人身上。我有一位在地產業頗有成就的朋友。每次和他見面,他總會提起他的師傅(他的大學教授)。那位師傅,只知道他是個著名的市場學者,他有眼光,栽培了一位有才幹和抱負的徒弟。
找師傅很艱難,師傅也不易做。職場上的「師徒關係」原本也是一種「人脈關係」。今天的職場智囊,教人忘掉mentor,轉而找sponsors,即是一些高級的、資深的上司,當「保傅」, 藉他們的影響力和人脈,把他送去升職的快線。保傅撐腰,是成功的保證。這是一本賣得火紅的書“Forget a Mentor, Find a Sponsor: The New Way to Fast-Track Your Career”(作者Sylvia Ann Hewlett)的主旨。
師傅和保傅的分別,是師傅不單教門生一些做事的竅門,也教他做人的道理。師傅不一定把門生帶上成功的坦途,但他一定會把他訓練成材,成為一個敬業樂業的「好僱員」。像那個故事所說,鐵鍬幫了小鳥一個大忙,但不是小鳥的媽媽。保傅不能代替師傅。師傅難尋,但不要忘記找師傅。以誠信為核心價值的公司機構,也不要放棄師徒制,要造就些師傅,聘請多一些能當師傅的人來,提攜新手上路,長線投資,必然收長遠績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