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榮耀到捨己


2584 期(2014 年 3 月 2 日)
◎ 釋經講道 ◎ 張振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三代經文:太十七1﹣9

  今天是教會年中顯現期的最後主日,是為登山變像日,節期顏色是白色。顯現期的起首日為每年一月六日,主題是伯利恆之星,博士因看見明星而來尋嬰孩耶穌,隨後的主日是講述耶穌的受洗成長,早期的傳道事蹟如呼召門徒,這些記載的目的,一方面記載耶穌的故事,但在神學主題上,是記載着耶穌的神性逐漸顯現出來,使人知道耶穌雖然是一個人,但同時他卻有百分百神聖的聖子身分。每年顯現期第一主日是耶穌受洗日,重點就是:「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三13-17;可一9-11;路三21-22),同時,顯現期最後主日就是登山變像日,亦同樣是以「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十七1-9,可九2-13,路九28-36)來顯出耶穌的神性。

  今天的經文記載在馬太福音十七章一至九節,是馬太筆下記載的登山變像,這事件的主題就是耶穌基督顯出祂的聖子榮耀,面容發光,衣服變白,亦有摩西和以利亞在祂的旁邊,以致彼得認為這是好得無比的時刻,要做三座棚在這裏停留。這段經文對我們有甚麼啟迪?

  在聖經中,舊約和新約都有很多經文記載上帝的榮耀顯現,就如出埃及記二十四章十二至十八節,記載以色列人在西奈山腳,耶和華召了摩西上山,隨後就有雲彩遮蓋這山,耶和華的榮耀停於山上,這是耶和華顯現,顯出祂的極大榮耀,祂就將十誡的兩塊石板交給摩西,這種顯現榮耀是大能大力,至大無窮的表現。

  當我們讀到今天的經文,特別是馬太十七章之前的第十六章,彼得認耶穌為基督(太十六13-20),耶穌在這時默認了自己就是基督,隨後祂卻說出自己會走上苦路,被祭司、文士和法利賽人棄絕,最終死在屈辱的十字架上,更加,耶穌這位基督更堅定地要求門徒跟隨祂走上這條十字架苦路(太十六24-28)。有了這些背景,在跟着的第十七章,即今日的經文,耶穌登山變像,有摩西和以利亞在旁,並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這表示了甚麼?原來經文要表達耶穌是真真實實的上帝的兒子,是基督,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祂是真真正正的掌管萬有者,是從亙古到永遠掌權的君王,但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信息是這位上帝的愛子,卻自甘貧窮,甘願卑微,成為肉身,與人同住。原來,登山變像一事要肯定的不單是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耶穌是真的放棄了自己榮耀的身分,祂隨時隨地都有這榮耀,但祂的確放下了這些榮耀,且自願走上苦路,所以祂在下山時,吩咐門徒不要將在山上的事告訴別人(太十七9)。

  基督教有一種精神,就是捨己,耶穌基督就是捨己的執行者,祂首先虛己為肉身,隨後捨己死於十字架,這是由信仰而產生的一種生活態度。今天的社會,很少捨己的情操,大多是為己,即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說法,但如果人人都為己,而不曉得捨己,世界的生態和人的生活倫理就會失衡,引致很多痛苦和悲劇。但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效法耶穌基督,不要個人榮耀為念,放下身段,反而積極地以個人的能力和榮譽,承擔多一些人的苦難,多走一段苦路以讓受苦的人多一個朋友,這個世界就會因着基督徒的捨己而得到很大的祝福。從今天開始,學習耶穌基督的捨己,多放下多一些個人的榮耀,這樣,我們的性格就會柔和謙卑,世界也會多一份祝福。

  張振華(香港信義會執行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