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資訊癡症候


2526 期(2013 年 1 月 20 日)
◎ 世說新語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晚上寧願用手機上網跟陌生人交流都不跟丈夫傾談?英國三十一歲人妻馬洛是典型例子,她總是iphone不離身,十八個月內發三萬二千次tweets。」

  《蘋果日報15.1.2013》

  廿一世紀將有一種新的精神病,比流感影響更大,蔓延更快,它就是資訊癡(infomania)。

  這個病的源頭說來差不多每個都市人手上都有,就是智能手機。但不要小覷這小小的一部手機,它極可能是繼原子彈之後又一毀滅性的發明。

  從前手機的用途是通訊,它比固網電話優勝的地方是它可以隨時隨地撥打,後來更可以收發短訊以至電郵,但它基本上仍是一個傳播工具,你認為有需要時方使用它,你不需要它時,就把它放在口袋裏。

  智能手機卻不止於傳播工具,它改變了甚至顛覆了我們與外界的聯繫方式,它將時空的距離大大縮短,它以「虛擬」(virtual)代替真實,又以羣組取代個人。現在流行的whatsApp基本上就是以「羣組」為單位,只要指尖輕輕一按,相片或短訊就可以發放給一個組羣。智能手機的功能太過多姿多采,容不下片刻的冷場,生怕使用者只有一秒鐘的失聯就悶出鳥來,非要長期按着手上這個魔匣子不可。它創造了許多原本不存在的「需要」,你變為了它的奴隸。

  四五十歲或以上的一代,大概經歷過沒有智能手機甚至手機的日子,尚可保留一點點的免疫力,患上「資訊癡」(infomania)的可能沒那麼大。他們乘坐渡輪去梅窩或者坪洲,會暫且放下手機,遠眺窗外的風景。但年紀愈小的,除非手上沒有智能手機,否則他們一定由頭到尾死盯着那個小小的熒幕,生怕錯過了一個訊息。

  智能手機的發明不一定錯,正如開發核能原本也可作有益人類的用途,但誤用和濫用了智能手機,或者年紀太小時已給了他們用,就好像核能技術掌握在北韓領袖金正恩手上一樣,始終是一件危險的事。現在不少教會為追時麾而在禮拜堂內設Wifi,後遺症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