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母語到本色基督信仰


2478 期(2012 年 2 月 19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下每年二月二十一日為「世界母語日」,目的在於促進和保護各民族的語言和文化。事實上,每個人都必然是透過其母語來起步認識世界,以至逐步發展思維的。母語是每個人的最精準的傳意溝通媒介,又是各民族的最精準的文化載具。

  然而近世諸如「全球一體化」及其衍生出來的多種後果,卻引發「強勢語言」淹滅「弱勢語言」的現象。訂立「世界母語日」,可謂用心良苦。部分教會因利乘便,也訂下貼近「世界母語日」的禮拜日作為「國際母語主日」,本年就是今天;目的在於探討和推動基督信仰以至教會生活的本土、「本色」建設。

  概括而言,信仰是一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傳福音」是基於《聖經》的信仰的傳播,而「教會」就是這基督信仰的建制呈現。當基督信仰傳入另一民族、另一社會之時,也就是將一套外來的信仰和建制,植入既存的文化體系去。這麼一來,哪些是基督信仰的本質內涵?哪些是基督信仰的歷史文化載具而已呢?這新來信仰體系的本土、「本色」過程,是由始已存在的難題和挑戰。

  傳教者傳播了自身原生地的文化,還是傳播著純粹的信仰內涵呢?這可不容易清晰區分。〈使徒行傳〉第十五章記載的「耶路撒冷會議」,可說是初代教會首次正視這項挑戰的努力。當年,猶太裔的國粹派信徒珍視本身民俗,甚至視之為「福音」的元素。這項爭鬧結果導致全教會的核心領袖總動員商議,才理清福音與文化的關係。

  可是經歷二千年來的摸索,「福音與文化」仍是纏繞著教會的困惑。二百年前的十九世紀稱為「宣教年代」,歐洲教會及後來的北美教會,隨著「航海年代」和「地理大發現」而開拓世界視野,展開近代可歌可泣的全球宣教運動。就在中華大地,基督信仰由一開始就被視為跟本土文化格格不入的「洋教」。直至今天,信教等於西化?這仍是我們不能迴避的責難。

  教會宣揚的基督信仰究竟是真純的「天國福音」,還是「歐美生活」?這是我們要不斷敏銳反省的課題。歐美先賢前仆後繼帶來基督信仰,我們在感恩接受信仰內涵之餘,信仰的外表文化載具卻不可照單全收。本土、「本色」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使徒行傳〉第二章記載聖靈降臨、教會誕生。其中一項關鍵環節是使徒在講說聽眾的「母語」!換言之,教會是在「母語宣講」之下誕生的;而「母語宣講」正是福音本土化、本色化的先聲。教會是在「母語」、就是在「本土、本色」的宣講之下誕生和發展起來的!

  基督信仰的本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共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