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生命教育要邊陲化
 自然學校推行另類教學


2478 期(2012 年 2 月 1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生命教育」盛行於台灣、澳洲和美國,主要幫助學生建構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遇到逆境時,懂得如何自處,提高學生的解難能力。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龔立人教授認為,香港的生命教育發展需要更多邊陲化,離開中心式主導。鄉思自然中學創學老師之一的小雨老師以實例,鼓勵以另類形式推行生命教育。

  由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飄流製作和聖公會諸聖座堂合辦的環境公共神學系列第三講:「綠色教育與靈性」,於二月十一日聖公會諸聖堂舉行,由龔立人教授擔任主講,小雨老師作回應嘉賓。

  龔立人教授首先定義「邊陲」不是被排斥的結果,而是地理和空間上離開中心點較遠,受中心的影響較少,可發展的空間較大。他認為現行中小學的「生命教育」均是由「中心」而非「邊陲」出發,離不開中心式思維。

  中心式思維的生命教育只著重解決實在社會問題,如校園欺淩、??模、濫藥等。課堂內的討論只會偏向標準化,老師以效益去量度成果。過於著重成果的話,只會解決問題,而不會看重個人的發展。這樣,只會把一個人,看成為一個物件。同時,中心式思維主張由上而下的單向思維模式,老師藉生命教育主導並管治學生。龔教授便以「鴉片教育」和「秩序教育」去形容現在香港的生命教育,只為社會秩序而設計。

  龔教授認為「邊陲生命教育」是思想覺醒的教育,老師的角色是支援學生行動,而非設計和評估。他計畫於四月帶領一班中學生,探訪一間有嚴重殘疾,須帶氧氣上課的寄宿學校。讓學生在寄宿學校操場紮營,跟二十餘個殘疾學生一起生活、一起上堂。他笑言:「學生學到甚麼,我也不知道。就是少設計,讓他們自己去體驗。」

  小雨老師回應時指,其任教之鄉思自然學校以「自然、人本、自主」為理念。校內學生不設電腦課,反而加入更多行山、露營、參與勞動時間。她表示,跳出教育局正規的課程的設計,學校更獨立自主,學生更多機會親近大自然,刺激他們的五感。小雨老師特別提及,畢業生經過五日四夜的露營,在野外求生,生火煮食,不但提高他們的適應力和堅韌力,還促進他們彼此守望相助。教育不一定在課室內,按課程大綱而行,自然學校提供了一個另類選擇。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