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門功課


2491 期(2012 年 5 月 20 日)
◎ 文化之旅 ◎ 王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不如意的環境,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社會的緊張壓力,人生不可避免的悲苦與傷痛,以及種種會令我們陷入絕境的暗流」,每天都有可能與我們不期而遇,如何能夠不被暗流所傷,並能舉重若輕?

  讓我們看看現代醫學之父奧斯勒如何教我們撥開眼前的迷霧,看見「生活之道」的本質。他在「行醫的金科玉律」(收錄於《生活之道》,奧斯勒著,鄧伯宸譯)這篇著名的演講稿中,鼓勵醫學生從三個方面自我操練,得著生活的智慧:

  一是學會放盡心中的火氣。他說,日常生活本就是喧喧嚷嚷、一地雞毛的狀態,常常將人的心情搞得烏煙瘴氣。在這種時侯,他的祕訣是「碰到無足輕重的冒犯時,當學會沈默以對,養無言之品,消有形之怒,埋首工作,心地自寬。如此,加諸你們的紛擾也就揚不起你們內心憤懣的灰塵。」

  二是讓別人的生命得著快樂。 「得著生命的,將要喪失生命;為我喪失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這是耶穌基督教導的精義,年輕一代的醫生如奉持這一原則,世界將少掉許多悲劇和遺憾。他告誡學生:「行醫是一種藝術而不是交易,是一種使命而非行業,這項使命要求你們的,是用心要如同用腦」。用心,因為面對的不僅是疾病,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獨一無二的個人。

  三是學習倚靠愛,也就是仁慈帶來的力量。愛,「是在日常生活中對弱者表現關懷與親切,對傷病心懷悲憫。」愛,讓人有能力包容不幸的鄰人。他提醒我們,如果在我們積習已深的靈魂中,再也容不下溫柔敦厚,生活也就失去了價值。

  奧斯勒對醫生的勉勵,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習的「生活之道」。心自輕靈,方能負載自己與旁人的重擔。如能試著從這三個方面身體力行,並常從那些撥動慈悲之弦、展示人性優美的作品中獲得泉源,那麼,生活其實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