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不能脫離處境性
 道成肉身走進社群


2491 期(2012 年 5 月 2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由基督教文藝出版社、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及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主辦之「走進社群的神學與牧養」講座,已於五月十一日上午舉行。 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主講「從華人教會看處境神學的實踐與挑戰」,及聖公會諸聖座堂主任牧師范晉豪牧師主講「從牧養角度探討神學實踐與社區關顧」。

  胡志偉牧師認為,若要討論神學絕不能脫離其處境性。他直言本港神學院雖然增加,但神學實踐差距仍大,他認為今日教會面對的問題需要更多神學思考,時下神學挑戰包括中產神學、消費神學、流動神學、單身神學、Facebook神學等。他直言任何一種現象就著思考都可變成神學,胡牧師指出:「神學沒有標準答案,神學院一旦缺乏思考的訓練,學生就只懂複述老師的看法,但神學需要配合具體的處境性。」

  胡牧師以巴特、莫特曼、馮煒文作為例子,如莫特曼的神學觀並非出自牧養巨型堂會的心得,反之他是在農場中牧養四百位會友五年之久所得,他的神學完全是針對當時教會的問題作出思考,最後得出:「神學不是抽象的,它必須熱情地投入於會眾的生活。」胡牧師續言在羅利.葛林(Laurie Green)一書中曾提出「做神學」的七個要點:活著的人性檔案、建構故事、踐行基督的心意、活出基督的身體、談論上帝、承載著價值的行動、帶著本土人特徵的神學。

  范晉豪牧師以聖公會的架構作為序言:「聖公會只是一個教會,我們有牧區、禮拜堂卻沒有堂會,因為我們的使命是走進社區中服侍該區的人,是一套外向的教會觀,我們會視自己為該區的恩典發射站,也就是道成肉身的信念。」

  他認為神學是信徒的專利,尋求上帝旨意然後實踐,以群體作社會見證的就是神學。他以數月前的花園街大火事件為例,發生火警後翌日的同工早會,有牧者提出教會要行動,隨即他們就以電話聯絡教會旗下的中小學,關注受影響學生及其家庭,然後下午到花園街視察、禱告及關心災民,最後動員探訪部等約三十名部員,按能力計畫並開展工作。他坦言由火災發生、關心輔導到幫忙搬家,由認識受影響學生家人到認識他們的鄰舍,一直到今日仍然未停止,更因會友體驗到能力不足而開始了「鄰舍守望者」的計畫,加以培訓,不自覺地將道成肉身、關懷社群的精神延續,范牧師說:「有生命力的教會才能吸引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