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家庭教育是中國人的特有觀念。由於中國人重視家庭,更重視「尊賢」,「敬長」,在孩子未定性時就教好規矩,好讓他們自幼養成良好習慣,對兒女有嚴格要求,賞罰分明,目的要培養他們將來成材。西方社會很少有這種說法、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裡主張孩子要集中起來,由國家進行教育,這是西方出現學校教育的理念。
自工業革命後,西方船堅炮利入侵中國,中華文化被懷疑,而以洋為師;香港近年減少生育,對兒女疼愛有加,漸漸遺忘了家庭教育,我們基督徒對兒女的家庭教育又當如何呢?真的很值得我們去檢討,去反思。
熱心的基督徒都會花上很多時間參加教會活動,服務教會,時常忽略了兒女的家庭教育,認為安排了好的學校給他們讀書,便把管教的事交給學校,這是錯誤的想法,基督徒應更重視家庭教育,應關注下列四點:
(一)帶領兒女在教會中栽培成長
每位信徒都有責任栽培兒女成為教會的接班人,所以,兒女自幼便應帶進教會參加幼兒班、主日學。稍長便參加青少年部、詩歌班等等,每主日都應陪同兒女返教會參加崇拜,決不可給與放任選擇。如果他們習慣了主日與朋友在外活動,他們以後便會用很多理由拒絕與家長返教會崇拜。如果兒女自幼接受教會的栽培,習慣了教會的生活,他們的朋友盡是教友,他們的人生路向自然不會偏離基督的教導。
(二)引導兒女有正確的價值觀
今天的青少年都喜歡上網,瀏覽網站,父母少與他們傾談交流意見,他們普遍生活在「父母缺席」的情況,加上現今的師友關係都是功能性,少有傳遞價值觀,所以,我們應爭取更多時間與兒女傾談,多關心他們,愛他們,對家有歸屬感,幫助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曉得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平衡作息,接受恩典,曉得是非對錯,更懂得感恩。
(三)由親子活動到關愛社群
大家都經常參與親子活動,更應把自己愛心推展到關心別人。香港貧富懸殊非常嚴重,信徒大多是中產,大有機會去關愛他人。我們當善用機會使兒女自幼便明白去幫助別人,以行動宣揚關愛文化,從施予達到分享主的大愛。使兒女明白物質是次要,更重要是心靈富足,不認識上帝真道,心靈便貧乏。宣講福音,引人歸主,是關愛的最終目標。
(四)要「校教」更要「家教」
基督徒重視兒女的教育,但有否疼愛過分而走上「怪獸家長」或「虎媽媽」的極端呢?由於疼愛有加,使孩子自理力低;意志力低;抗逆力低。只曉得盡方法送兒女進入名校而缺乏「家教」。當然,學校的教導對孩子有一定功能,但「家教」更為重要。既要「言教」,更要「身教」,絕不能放任自由,也不可過於呵護,家長應以子女為中心,更應以上帝的道為主導,家庭為基礎教育,與兒女互動,加強家校合作,使他們在主恩裡正常發展。
基督徒的家庭必須要「基督化」,每位成員都要在聖靈裡更新、得力,並且要謙卑、敬虔、彼此信服、更要兒女在基督的愛裡成長,不要說空話,大家都要言行一致,使兒女成長後成為教會的柱石,基督的精兵。
植柏燊(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書記)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家庭醫生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