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水的井


2434 期(2011 年 4 月 17 日)
◎ 靈修果園 ◎ 王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個疲憊的旅人,在驕陽烈日下跋涉,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忽然發現不遠處有一口井,他發酸的雙腿頓時有了力量。當他探頭準備取出清澈的井水時,卻大失所望,那是一個無水的枯井......

  生活在沙漠地區的彼得,肯定沒少經歷這樣的窘境。所以,他把那些知道真理,卻因私慾的誘惑,又回到先前道路上去的人,比做「無水的井」(彼後二17)。那些人,如同沙漠中的井,原本是給人希望的,有能力成為真理活水的管道,成為義路上的先行者,但是,他們被慾望堵住了泉眼,鬼迷了心竅。明明曉得應該怎麼做,也常常指點別人應該怎麼做,然而他自己卻作了敗壞的奴僕。「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人若屢次犯同樣的罪,就如同狗回去吃自己吐出來的東西。

  這就是所羅門在「箴言」中講的愚昧人(二十六11),悔改是不再做同樣的事,知恥是為勇。一邊懺悔,一邊犯罪,這與豬剛洗乾淨,又回到泥裡打滾有甚麼兩樣呢?一個人要是放縱自己的慾望,沈迷在敗壞的事物中,就必然被邪惡所控制。「人不制服自己的心,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箴二十五28),沒有牆垣,意味著任憑慾望肆意橫行,最終被慾望制服。

  「無水的井」,說明曾經是有水的,他們領受了主耶穌基督的知識,他們也曾經用這水澆灌過飢渴的人,但現在這井是乾枯的,因為他們自己把泉眼給堵住了,沒有按照他們領受的知識來行,反而偏離了義路,走回老路上去了。彼得透過「無水的井」告訴我們,故意犯罪比因著無知而犯罪更糟糕,也更加令人厭惡。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語言解碼】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家庭醫生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