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財政政策欠公義
 信徒應盡力助弱扶貧


2434 期(2011 年 4 月 1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隨全球化、金融地產壟斷、公共服務私有化等等的影響,香港對基層的剝削尤其嚴重,基層市民就連日常消費都離不開大財團的「手心」。財政預算案出台時,政府已連番被轟政策短視和不公平,近年不少人提出「再分配」以解現存社會上深層次矛盾的問題,身為基督徒又應如何看待「公義的公共財政政策」?「六千蚊」所引發的會否是更多對新移民的誤解?

  由基督徒學會、基督教協進會社會公義與民生關注委員會、基督徒關懷香港學會及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合辦的「如何建立更公義的公共財政政策?」財政預算案研討會已於四月九日下午舉行。

  公共財政不公義    窮人失尊嚴

  爭取合理財富再分配聯席一直於社會間推動「再分配」,以紓解貧富懸殊問題,爭取更公義社會,其代表歐陽達初無奈地說:「現時的再分配已被歪曲成基層將財富再分配給有錢人,不合理!」

  香港崇尚自由經濟體系,亦是貧富不均的主因,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部講師李劍明以「滴漏理論」(Trickle-down effect)來解釋香港經濟「肥上瘦下」的現象,他指有左翼學者認為「資本家透過自由經濟取回自己的權力」。金融化的香港凡事以股東利益為先,財團不斷吸引熱錢流入,他分析中產心態:「中產階層所關注的已不再是人工的多少,而是股票的升跌,資產增值對他們而言最為重要,股票變成私人保險,經濟愈來愈短線。」

  社會上有不少人抱著「綜援養懶窮人」的看法,而忽略貧窮人的生存需要,正委會顧問陳滿鴻神父認為信徒應不論背景地優先照顧貧窮人,他說:「有錢人有能力照顧自己,不需要政府為他打算太多,但窮人卻沒有能力照顧自己。政府應訂特別政策,以服務貧窮弱勢優先。」李劍明回應,香港人需要改變心態,有錢人不是「捐錢」給窮人,只是將錢還給應得的人,因為有錢人的錢是由其他人所貢獻的。

  派錢分化社會   信徒應用愛接納新移民

  「人人派六千」成為本年度財政預算案的焦點,爭拗伸延到新移民問題,同根社總幹事楊媚來港十年仍被視作「新移民」,她一直為新移民爭取利益,「六千蚊」亦不例外,意料不到的是竟被十萬港人鬧,更有網民將流行曲改編成「蝗蟲天下」,揶揄新移民。楊媚既驚恐又無奈地說:「六千蚊撕裂了香港!」她期望政府可提供託兒服務,讓新移民婦女能讀課程增值自己。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博士認為,社會憎恨新移民來自真實加誤解,然而政府亦「多踩一腳」。他說:「政府將新移民說成罪魁禍首,來解釋香港貧富懸殊。特首曾蔭權更曾開腔說,香港人整體富裕,只是每日有一百五十位新移民,導致窮人多。」

  新福事工協會總幹事梁友東牧師指信徒應將新移民的包袱看作自己的包袱,教會以愛接納他們,跨文化了解他們,並應遵守聖經的教誨「善待寄居,接待客旅」。他建議多投放資源在新移民的下一代,讓他們向上流,他日回饋社會。他以機構訓練新移民成為義工,探訪隱蔽長者為例,鼓勵教會幫助新移民活得更有尊嚴。

 

▲同根社總幹事楊媚對派錢分化新移民感錯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