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死有葬身之地


2412 期(2010 年 11 月 14 日)
◎ 教會今昔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明朝王城西面,阜成門外以北約一公里之處,有房舍三十八間之多,稱之為「滕公柵欄」,原是一位楊姓太監的別墅。其後因楊太監觸犯刑章獲罪下獄。楊太監為保住這座大別墅,暗中疏導官吏,使這座建築物改名為「仁恩寺」(見上圖,考古平面圖)。當利瑪竇於一六一零年五月十一日在北京病逝之後,由西班牙耶穌會士龐迪我(Didace de Pontoja)向萬曆皇帝呈遞奏章,有說西士來是仰天朝德化,經海上八萬餘里,跋涉三載,終能朝覲皇帝,貢獻方物,至蒙皇上給賜廩食,並得照例安置工作,可謂不勝感激,則或捐軀亦難圖報。亦說利瑪竇於萬曆三十八年閏三月十九日以年老患病身故,異域孤臣,情實可憐。況因道途險遠,海人多所忌諱,不能將櫬運返回國。以往既蒙豢養於升斗,死後猶望掩覆於泉壤。奏章有載:「況臣利瑪竇自入聖朝,漸習熙明之化,讀書通理,朝夕虔恭,焚香祝天,頌聖一念,犬馬報恩,忠赤之心,都城士民共知,非敢飾說。生前頗稱好學,頗能著述,先在 海邦,原系知名之士,及來上國,亦為縉紳所嘉。……泣血祈懇天恩,查賜閒地畝餘,或廢寺閑屋數間,俾異域遺骸得以埋瘞,而臣等見在四人,亦得生死相依,恪守教規。……既享天朝樂土太平之福,亦畢螻蟻外臣報效之誠。」

  由於利瑪竇好學不倦,在北京傳授西洋知識,死前多年已領朝廷俸祿,因龐迪我的上奏,明神宗批准,呈文交順天府尹黃吉士辦理,黃吉士向龐迪我提供四個可選擇地點,而龐迪我終於選楊太監的「滕公柵欄」為安葬利瑪竇神父的墓地。正因為這是政府充公的財產,又是皇帝所賜,故整個廟宇和墓地都是免費送給耶穌會,日後便成了耶穌會士在北京的會址,不少教士亦安葬於此(見下圖)。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