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重重的香港精神


2412 期(2010 年 11 月 14 日)
◎ 時事透析 ◎ 蔡志森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近期幾件社會大事,充分表現了香港人的性格分裂和矛盾精神。

  「大家樂」飲食集團由扣減吃飯時間的工資,到為了平息民憤而改變初衷,反映不少香港商人仍然維持在掠奪式資本主義制度之下,只要不犯法能賺到盡便是成功的心態。無論走法律罅或定立不公平的合約(如早前八達通售賣客戶資料、銀行向一些無知的長者售賣雷曼債券等),有關機構皆只從利潤著眼而無視本身的社會責任,若非出了事,恐怕大家仍然不會覺得這些手法有甚麼問題。

  雖然兩年前的金融海嘯,曾一度令大家反思這種貪得無厭的資本主義精神的禍害,但香港人的善忘速度卻令人吃驚,近期樓市、股市的瘋狂程度,足見大家的危機意識敵不過眼前賺快錢的貪婪。不少社會人士的仇富心態,其實只是不滿大財團太貪婪,但對自身的貪婪卻沒有真正的反思,香港人在骨子裡想賺到盡的心態並未改變。

  另一方面,一名港人曾敏傑在國內因為往青海玉樹救助災民意外身亡,以及海關督察許細文捐肝救助同袍的英勇行為,成為了傳媒爭相報道的大事,不少港人引以為榮。

  不過,在現實上我們是怎樣教育下一代的呢?有多少父母會支持子女放下發展事業和賺錢的機會,在香港甚至更遠的地方去做義工呢?更遑論擔任有危險性的無國界醫生、社工和義工,往一些有戰亂或環境衛生落後的地方服侍有需要的人。

  當大家都讚賞海關英雄捐活肝的時候,社會上仍有大批的長期病患在遙遙無期地輪候屍肝、換心、換腎、換眼角膜等各樣手術。雖然推崇義舉本身亦是在確立一種美善的價值觀,值得我們欣慰,但若只停留在欣賞別人,本人及自己的親人免問的精神,難免會令人覺得有點虛偽!

  若果我們只懂仇富,不會反思自己是否同樣貪婪;只是願意在賺到盡之後獲利回吐,以及自身利益無損的情況下才做點善事;只懂欣賞他人的善行而不會鼓勵自己的子女仿效,我們仍然逃不出掠奪式資本主義的自私枷鎖。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