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主


2408 期(2010 年 10 月 17 日)
◎ 問道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我最近返教會,是朋友帶我去的,常聽到牧師教訓我們要愛主,這好像很抽象,我知道甚麼是愛人,甚麼是愛錢,甚麼是愛吃東西,但「愛主」又是甚麼呢?有何行為表現呢?你可否給我指引。

  這是個很有趣的觀察。在不同的語系中,「愛」都有不同層次的意思。一家連鎖快餐店就曾經以「我就是愛它」作為他們全球的宣傳口號。但既然你說你知道甚麼是愛人,當然也知道那跟「愛錢」和「愛吃東西」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只是你最近才跟朋友返教會,大概就僅僅知道「主」是指耶穌;不明白為甚麼要愛祂、以及怎樣去愛祂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我們懷念離世的親友,是因為我們曾經跟他們有過具體實在的交往;肉身的主卻已經離開世界兩千多年,信徒要愛祂,確實是有點不一樣。

  我亦觀察到,有些教會喜歡用「愛主」去形容一些行為良好的模範信徒。我們可以說一個人很老實、有禮貌、熱心事奉、樂意奉獻,是個「好好先生」、甚至是「有愛心」,那些都是我們看得見的。但正如個別部分的總和,並不一定等如一件事情的整體;說一個人「很愛主」,會不會是說多了?難道我們可以看穿他們的動機和內心嗎?我看,這跟上一代華人信徒的屬靈傳統有莫大的關係。

  譬如蘇佐楊的《天人短歌》,就塑造並反映了一整代華人信徒的屬靈氣質。他那首「你愛主嗎?」曾經叫不少信徒熱淚盈腔。詩歌的背景,是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主耶穌復活之後在提比哩亞海邊向門徒顯現。那時,耶穌讓門徒認出祂來,並針對彼得早前在官府三次不敢認祂,三次問他同一個問題:「你愛我嗎?」那是一段令人動容的記載。

  不過,對於不熟悉教會文化的人來說,上面的問題也正好點出了教會語言的含糊性。譬如我們說教會是個「愛的群體」,各人也就按著各自對愛的理解和體會,投射出對這個群體的期望。而一般來說,這種理解比較傾向感性,亦隨之而帶來種種相關的問題,譬如信徒普遍容易感情受傷、敬拜詩歌甜膩膩軟綿綿、教會比較不容易挽留男性、講壇因為體貼信徒而迴避「太硬」的信仰問題,到最後形成了一個牢固的惡性循環,就是想回頭,也不知道該從那裡開始。

  魯益師(C. S. Lewis)論述的四種愛“The Four Loves”,就指出信仰中上主與人之間的愛,並不是一種羅曼蒂克甚至是朋友的愛;上主作為生命的基礎和根源,愛(agape)是無條件的信任和倚賴。在舊約聖經的傳統中,這關係具體表彰於:「以色列啊,現在耶和華你神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神,遵行他的道,愛他,盡心盡性事奉他。」(申十12)而事實上這也是貫串新約聖經的信仰總綱:「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太二十二37)

  既是這樣重要的一個主題,你就用點時間慢慢去揣摩吧。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